网站首页 > 陕西风俗> 文章内容

老陕年货记忆:从挂面到烟酒的过年“四样礼”

※发布时间:2020-7-29 0:32:3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眼看就要过年了,这几天,已有不少人忙着购置年货了。这个春节,你会给父母准备什么样的新年礼物?如果是从西安到外地过年,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陕西特产?走亲戚的“四样礼”,和以往有什么变化?连日来,华商报记者围绕这三个主题展开调查。结果怎样?快来围观吧!

  回家看望父母,少不了带上一份礼物,华商报记者走访发现,营养品、足浴盆、保暖内衣、体检卡等都是子女们送父母过年礼物的选择,儿女们都表示,一年到头了,希望挑选一份有意义的礼物表达孝心。可采访中,不同的父母都说出了同一个:送什么礼物并不重要,只希望孩子们能常回家看看。

  进入2015年元月,26岁的孙超就开始为给父母选什么过年礼物而纠结,“送烟酒茶觉得自己人太生分,送营养品又不知道什么最合适,所以挺头疼的。”孙超说,自己的老家在咸阳的农村,父母倾其所有,供他读完了研究生,今年是他上班第二年,“我基本两三个月回一次家,每次回家买点水果,父母都责备我乱花钱,他们节省惯了,而且为了供我上大学还欠了债,所以给他们选礼物,必须选实用而且便宜的。”

  孙超说,最近他回了一次家,这次他决定了过年要买给父母的礼物。“那天天气很冷,我坐朋友的顺车,我妈一见我们就不停念叨,说我们穿得单薄,担心冻感冒。我朋友跟我妈说,他不冷,穿着保暖内衣,比棉衣还暖和呢。我妈就自言自语说,保暖内衣是个啥?……就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很心酸,父母辛苦了大半辈子,连保暖内衣都没穿过,现在农村冬天比城里更冷,父母都穿得非常臃肿,活动起来很费劲,如果有保暖内衣,肯定会轻松一大截。”

  “等这个周末,我就去超市给父母一人买一身保暖内衣,当作新年礼物送给他们,和前夫同居的日子让他们感到温暖。”孙超说,“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能把父母接到城里来过年。”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盼着过年了,因为只有过年的时候,儿孙们才能回家,围到我和老伴儿身边,像他们小时候那样。”说这线岁的李阿姨,她是西安一家国企退休职工,如今和老伴儿居住在城南一个小区里,她说,平时家里就只有他们老两口,只有过年的时候,家里才会热闹起来。

  “我们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现在两个儿子也都有孙子了,女儿还在上班,各有各的事情,都顾不上我们老两口了。”李阿姨笑着说,“顾不上就顾不上吧,只要他们生活得开心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了。”

  李阿姨和老伴儿居住的房子是三居室,屋子很宽敞,“这是大儿子团购的房子,他说我们以前住的单位的家属楼面积太小,要给我们改善生活,可是条件改善了,我们却更寂寞了,离以前的老同事老朋友太远了,整天就是我们两个人,大眼瞪小眼,生活挺无聊的。”

  谈起孩子们送的过年礼物,李阿姨说,印象并不深刻:“每年过年,他们都会大包小包的给我们送,有营养品、牛奶、鸡蛋、水果,也送过衣服、足浴盆啥的,反正每次逢年过节,他们拿的礼品就把家里的餐桌堆满了。可是,现在大家吃穿一般不愁,物质上没有多大需求,只希望他们在家的时间能长些,再长些。”

  “去年正月初一那天,俩儿子早上过来,看了看我们老两口,说有事,放下礼品就走了,女儿一家去海南了,就打了个电话回来,那个年我们过得真难受,看着满满一桌子礼品,心里却空落落的。”

  你会给父母送过年礼物吗?你最注重礼物的什么价值?华商报记者就这两个问题,采访了20名年轻人,20人都表示会精心给父母准备礼品,谈及最注重礼物的价值,有17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健康”。

  “以前过年我会给父母买好那些传统的拜年礼物,无非是烟酒茶,可是我现在发现,这些对父母来说,实用性并不大,这两年,我会针对他们的身体情况,给他们买保健品,对我来说,父母健康就是我的福气。”在西安长安一家公司上班的张女士说。

  家住西安城北的李先生说:“现在大家平时吃的和过年都差不多,所以不用再买吃的了。今年我给父母买了一个足浴盆拿回去,他们年龄大了,每天好好泡泡脚,有利于健康。”

  刚参加工作的小孙说:“我攒了几个月的钱,给爸爸买了一个血压计,给妈妈买了一个血糖仪,希望他们能身体棒棒的。”

  在西安城南一家大型超市,销售部的负责人告诉华商报记者,临近春节,又到了大家采购的旺季,今年大家购买礼物时和以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烟酒、水晶饼没以前那么受欢迎了,反倒是一些家用的小电器、保暖内衣、保健品成为大家送礼的首选。这也说明,大家越来越重视健康过节了。”

  “作为社区主任,我经常和老年人打交道,他们经常说,最希望的就是孩子能回家看看,比啥礼物都好。”西安崇德坊社区主任张端表示,礼物能体现健康和关心,老人就会高兴。

  陕西阳光心理研究所副所长胡宝华说,礼物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对于老年人来说,需要子女的牵挂,需要子女的关心,特别是现在的父母,大多只有一个孩子,逢年过节,孤独感就更严重了。但年轻人普遍工作忙,生活压力大,对父母的关心难免减少,“还是年轻人,多给父母打电话,有空尽量陪陪他们,这是他们最需要的,得到最需要的就能快乐。”记者 毛蜜娜

  过年走亲戚送礼必不可少,咱老陕人讲究“四样礼”,你可知“四样礼”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老四样”和“新四样”都有些啥?华商报记者带你穿越时空,看看咱陕西人过年都送哪些“四样礼”。

  80岁的市民张先生家住西安市郊区农村,年轻时吃了不少苦,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1961年)时期家里的孩子都还小,吃不饱穿不暖,孩子们的衣服都是大的穿了小的穿。“吃不饱的日子谈不上送礼,后来送的礼也都很轻。”张先生说,妻子的老家在四川,吃不饱的时候过年根本不走亲戚。后来日子稍微好点,去给岳父岳母拜年送的都是一斤白糖两把挂面,其他亲戚压根就不走了。有几年四川缺盐,他们去四川就背上几十斤盐,算是雪中送炭了。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现在看起来寒酸的礼物在那会儿就是好礼。”张先生说,现在每年过年小辈们送的礼物多种多样,也不仅限于“四样礼”了。

  “那会儿一斤盐都能走个亲戚,给娘家最好的礼也就20个肉包子。”赵女士说,上世纪70年代生活慢慢好起来,但也仅是满足温饱,平时吃的还是以粗粮为主。孩子们都盼着过年,因为过年才能吃上两顿细粮,初一早上那顿臊子面便是一年的盼头了。吃完臊子面,饮食又恢复到一半粗粮一半白面。可是过年还是要走亲戚,给其他亲戚送的礼都很轻。只有给娘家妈拿的礼最重,一般都是20个肉包子、一斤点心。

  “每年过年蒸馍得蒸整整一天。”60岁的张女士家住蓝田县孟村乡,她说他们那儿以前过年兴送馍,过年走亲戚,都要送包子或者油塔馍,再加上一包点心。如果亲戚来家里,走的时候还要回赠一个枣花馍。加上自己吃的,每年过年前都要蒸整整一天馍,有时还得叫邻居帮忙。“这个传统从上世纪80年代延续到90年代,后来过年送礼不送馍了,但蒸馍的习惯还没变。”张女士说。

  “我就记得我小时候经常偷吃我奶奶的罐头和蛋糕。”40岁的朱先生家住西安市新城区,他说,上世纪80年代,给奶奶拜年的人很多,那会儿已经有了四样礼——酒、罐头、蛋糕和点心,他会挑些自己喜欢吃的藏起来,等没人的时候偷偷吃,“那会儿觉得这些东西简直就是最好的美味。”

  “酒和点心肯定要有的,其他的就看着配。”45岁的林女士家住西安市未央区,她说她刚结婚那会儿回娘家,第一年要送大肉,再加上烟、酒、点心等。以后每年送的礼品大都是酒、点心、水果、罐头等。上世纪90年代,礼品品种比较少,点心以“水晶饼”为主,酒以西凤酒为主,家家户户来回走亲戚都送这些,所以有时候就把接的礼品打乱顺序,再送给别人。

  “那会儿四样礼配齐不过三四十元钱。”林女士说,那会物价低,一个月工资才三百元钱,礼品的包装也都很简单,不像现在那么精美。而且送“四样礼”的只有重要亲戚,普通亲戚还是两三样礼。有的点心副食来回送,送到最后家里剩下的才会分给孩子们吃。

  想想你家过年走亲戚送的“四样礼”都有啥?当华商报记者在西安街头采访问到这个问题时,得到的答案各不相同。

  “我老丈人爱抽烟爱喝酒,过年当然是最好的烟酒了。”市民闫先生说,过年去岳父家,“四样礼”一般来说都是烟、酒、茶叶和营养品。

  市民何女士说,过年给两家老人都要送礼,一般会给两家老人各包一个2000元钱的红包,然后再买些米面油、烟酒茶叶等年货,加起来也有六七千元钱了。采访中,还有不少市民表示,现在大家不缺吃穿,所以过年送礼讲究的是心意。市民于女士送的礼都是市场上买不到的,“自酿葡萄酒、自己烤的蛋糕,这种礼物很受欢迎。”于女士说,现在大家都追求健康生活,加上自己制作的那份心意,这种礼物最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