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陕西关中民国十八年的年馑

※发布时间:2017-8-26 21:20:5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陕西人把一年中一料未收称为饥年,两料未收称为荒年,连续三料未收称为年馑。而民国十八年年馑是三年六料基本未有收成。小说《白鹿原》中,有一段关于“年馑”的描写。

  一场异常的年馑到白鹿原上。饥馑是由旱灾酿成的。从春末夏初就开始,一月连着一月炸红的天气,夏粮颗粒无收,冬小麦无法播种,人们全都陷入灾荒慌恐之中了。白嘉轩带领族人“伐神取水”虽然伐下了马角,但雨却仍然没有下。直到第二年春天春又延续到夏天。大旱造成了闻所未闻旷日持久的年馑,野菜野草刚挣出地皮就被人们连根挖去煮食了,树叶刚绽开来也被捋去下锅了,饿已不会引起惊慌诧异,甚至出现人吃人的。

  这一段描写,就是反映了民国十八年(1929)发生在陕西关中的大,又名“民国十八年年馑”。

  据近代大量史志和报刊资料记载,民国17年(1928年)陕西始露旱情,夏季二麦歉收,秋未下种,冬麦亦无透雨下播。民国18年(1929年)全省旱象更加严重,春至秋滴雨未沾,井泉涸竭,泾、渭、汉、褒诸水断流,多年老树大半枯萎,春种愆期,夏季收成不过二成,秋季颗粒未登,大作,草根、树皮皆不可得,死者日众、殍满道旁、尸腐通衢、逃亡,难以数计。

  据当年9月5日陕西救灾委员会统计,在全省92个县中,发生旱灾的县达91个,除滨渭河各县略见青苗外,余均满目荒凉,尽成不毛之地。在91个灾县中,有特重灾县24个,重灾县27个,一般灾县15个,轻灾县25个。长安、武功、凤翔、扶风、乾县、岐山、眉县、兴平、咸阳、临潼、渭南、周至、蒲城、合阳、宝鸡、陇县、澄城、淳化、长武、褒城、礼泉等县为重灾区。全省940余万人口,饿死者达250万人,逃亡者约40万人,有20多万妇女被卖往河南、山西、北平、天津、山东等地。

  据当时调查,渭北省西一带人口每县约损40%,乡间房屋约损60%,树木约损70%,农村凄惨不堪。国民冯钦哉、孙蔚如的部队入陕后,西武功、扶风一带士兵回乡探亲,见不到父母、妻子,找不见家里房子,邻里不见者甚多,无不痛哭而归队。

  陇县:现在树皮、槐于剥食,酸枣、草根搜掘殆尽。全县6区已实有灾民8万以上,逃亡的5000口以上。不时有饿的消息,请求省上立即救济。

  泾阳:因缺乏食物而上吊身亡的有李坊堡的吴草娃,县东里的赵裁缝,瓦的善,首张里的杨增全4人,此外,夏村里的岳文夫妇,因为饥饿难忍,先把自己不满3岁的小孩子活活勒死,然后夫妻双双服毒。现在(民国17年1月),全县已饿死的有男45人,女20人。

  白水:草根树皮早已被剥食于净。每天大上东来西往的尽是饥饿的灾民。到处都有饿死的人。县城北马家堡,有个叫陈老六的,因为饥饿痛苦实在难熬,有意在食料中放了毒药,把全家6口全部毒死。

  三原:灾民吃的多是棉花叶、茨荆之类,大程镇附近的灾民,把房顶上霉烂的梁椽拆下来,捣碎磨细掺入棉花叶、麸皮中,做成饼子充饥。不时有人因吃了这种饼而。

  西安: 1月15日天下大雪后,北风凛冽,寒气刺骨。省城内已无多少食品可吃,灾民又冻又饿。据连日来的报告:北大街老菜市以东,东大街古物商店,盐店街风火洞口,新城南门外,北柳巷口,浸礼会门口等处发现男女数十人的尸体。

  关中土厚而泉深,水利建设、农田建设多年失修。自唐末后,大灾大旱时常发生。民国以后,三秦境内战争不断,民国15年围城刚解(二虎守长安),人民还没来得及恢复元气,却紧跟而来,而且灾荒是全省性的,赤野千里,调剂无从,这是导致灾荒严重的第一个原因。

  陕西从民国16年开始就旱荒严重,延续达四年之久,无从以丰补歉,这是民国18年灾荒严重的又一个原因。

  再次,当时陕西交通不便,运输极度困难,运回一石米要费10石米的价钱,价巨途艰,这是造荒严重的再一个原因。虽然有各方面人士捐募而来的粮款在外省待运,但可惜大上局势不定,上海、徐州、蚌埠、丰台等地的赈粮只能小批小批地运回陕西,这也是使灾荒恶化的上个原因。

  1931年的《陕灾月刊》上撰文指出:“在关部的眉县,水田肥地皆种烟苗,农民大多吸食鸦片,致使粮食异常缺乏,而农民体力又弱,一遇旱灾,即束手待毙。村落为墟,田地荒芜……”这也可以说是造成这次灾害的原因之一,由于这些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了陕西这次荒灾的爆发和迁延,它不能不引起今天人们的认真思考和反思。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