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陕西风俗> 文章内容

专家:陕西古镇名村岌岌可危陕西风俗

※发布时间:2013-9-24 14:51:1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陕西古镇——米脂

  作为一种岌岌可危的历史空间遗存和文化景观资源,陕西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古镇名村逐渐在现代化浪潮中被湮没,如果再不加以重视,仅有的少量遗存可能在5-10年内也不复存在。

  山阳高坝古镇雕龙刻凤的石料被村民砌在房基和猪圈上。墙面彩绘已经脱落。老宅子芳草萋萋新楼房拔地而起。

  尧头古镇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是一个具有一千多年的古镇,现如今几乎成了一座被遗弃的废镇。这里没有一条河,居民吃的是窖水。贫困使得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村子里全是六七十岁的留守老人。村民说村口虽然有“中国国务院等机构”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石碑,但这只是口头的承诺,碑子立了好几年,却从来没有过实际行动来这座古镇。

  除此之外,大量的古民居属于私人所有,难以统筹其工作,居住在古镇名村的群众时刻想改变居住,与文物形成较大的矛盾,陕西古镇名村的建设与发展在何方?对此,记者对陕西省社会科学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进行了专访。

  现状:传统古镇名村岌岌可危

  记者:陕西传统古镇名村作为一种岌岌可危的历史空间遗存和文化景观资源,其风貌特色的和可持续性发展对于今天城镇建设以及在维系文化多元性,继承与发扬地域特色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意义和价值,在您看来,面临哪些急需破解的问题?

  张燕:根据对西安27处村镇调查统计,原基本格局保存完整的村镇有5处,占19%,不完整的村镇有6处,占22%,格局和风貌不存在的村镇有16处,占59%。现今陕西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镇225个,其中“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3个。

  由于缺乏意识,目前除了凤凰古镇、青木川、陈炉镇、楼观镇等几个相对完整的古镇外,大部分的古镇都缺失严重。有的就仅仅剩下了两古街。加之过去几十年间的翻修改建,这仅存的几条古街也失去了往日古朴的色彩,湮没于市井之中。

  一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于经费所限,没有及时编制规划,在整治和建设发展中缺少必要的依据,随意性大;虽然有的历史文化村镇编制了规划,但内容深度不够;另外,一些历史文化古镇名村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措施难以落实,以致部分村民随意进行建设,建设性时有发生。

  记者:古镇名村所处的地理是不是也是造成不力的一个因素?

  张燕:陕西古镇名村大多分布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传统建筑年久失修,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为保存其完整性带来了困难;有些历史文化古镇名村给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陈旧简陋,远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给改善和整治带来了困难,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记者:有专家提出,盲目的过度开发也是造成陕西古镇名村被严重的重要因素,您怎么看?

  张燕:的确如此,一些地方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缺乏和规划名镇名村历史建筑群和历史风貌的意识,造成建设性。

  记者:“旅游开发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燕:一方面,由于建设者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古建筑、传统街区、古镇名村历史风貌的宝贵价值,致使不少建筑遗产被拆毁,有的甚至认为名村古镇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有许多地方领导不愿意向上申报历史文化古镇名村。

  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从保持历史村镇特色风貌出发去规划建设,导致不少地方从规划方案到建设模式,都盲目模仿大中城市的风格,也不顾历史村镇的空间格局、尺度和当地文化传统,拆毁古建筑营建广场、造高楼、拓宽马、扩绿地,有的在古村旁开山取石、山河等等。严重了千百年以来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脉络。

  有些地方旅游开发过度,使名村古镇失去了历史的原。由于过于强调商业利益而对历史建筑及其进行改变,严重了古镇名村的历史原。大量迁出村镇内的原住民,使古镇民居“腾笼换鸟”,将古村落整体出让给旅游企业经营,导致历史村镇失去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也就失去了“生活真实性”。古镇居民的空心化和过度商业化都是十分的。

  同时,历史文化遗产脆弱性的特点,不加地接待游客,超出历史文化古镇名村所能承受的游客容量,再加上措施和力量部署不到位,任凭游客在历史古迹上乱刻乱画,对文化遗产同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物质遗产,更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您曾提出古镇名村不仅要其遗产本体,同时要遗产,包括自然、人工和人文。不仅要物质遗产,也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来说,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张燕:开展对陕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普查,厘清历史资源,建立档案资料。确定内容,如各级文物点,镇内各种历史遗存,古镇风貌、空间格局,建筑高度的控制,古镇民俗文化的继承,古镇商业文化的延伸等等。同时,完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法规体系。要在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条例》、2011年12月陕西省确定的30个文化旅游重镇以及省住建厅与省旅游局制定的《陕西省文化旅游古镇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深化有关规划与管理的。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规划的编制、实施和备案管理。

  建立历史文化古镇名村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建立历史文化古镇名村的技术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为各地开展系统的研究和技术服务提供帮助。一是开展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建档工作,对构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主要要素的历史文化遗存状况进行摸底调查;二是对已获得名镇名村称号的村镇,建立监测制度,尽快制定濒危名镇名村的标准;三是对获得称号后不能进行积极有效,并造成历史遗产严重损害的名镇名村,将其列入文化古镇村濒危名录。

  记者:对具有与开发价值的古村镇,在开发与之间应哪些原则?

  张燕:对具有与开发价值的古村镇,应以优先为原则。重点开发一些有历史价值的文化古镇古村。先一批,后开发一批,特别是重点选择若干个进行重点和建设。

  成立名镇名村开发机构。组织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国土、水利、环保等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综合开发,以更好地协调解决在名镇名村开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确保名镇名村的开发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改善古镇名村人居及基础设施条件。一方面要调整聚落人口、建筑密度。适当地减少核心区内的居民数量、优化居民结构,拆除一些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新建筑,恢复传统建筑和风貌的本来面貌。另一方面也要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给排水、燃气、道,其中道的建设要使用当地的材料,当地的工艺,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要对古镇名村及其周边的广告、商业标志、电力通信电缆、标及街道装饰都要进行详细规划和控制,使它们与历史协调一致,避免形成视觉污染,造成对历史风貌的损害。

  记者:古镇名村的资金是一个问题,应如何统筹解决?

  张燕:一方面要加大地方各级的财政支持力度,每年要列支专款用于名镇名村的。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名镇名村基金。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对名镇名村的进行资助,以扩大资金的筹集数量。建立民俗博物馆,向当地的居民收集一些先人用过的器皿、劳动工具来展示当地最繁华时期的生活场景,更好地进行历史文化、建筑遗产的及修复工作。要注意在古镇名村的规划建设中一定要选择一些文物、古建筑和城市规划的专家,请他们就地把关参与古镇名村的工作。

  鼓励古镇名村的参与。通过乡规民约的制定,使他们认识到这些历史风貌和古建筑,就是我们子孙后代永不枯竭的、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文化资源。要对他们进行培训,要动员他们对游客进行宣传教育和监督。

  把古镇名村与旅游开发、文明生态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文明生态村建设把古村镇的与旅游相协调起来。吸引游客开展“古村游”、“乡村生态游”、“农家乐”旅游活动。

  挖掘文化内涵,发展古镇名村专题旅游

  记者:古镇名村应如何挖掘文化内涵,创新开发思?

  张燕:古镇名村中蕴含的家族文化、教文化、名人文化、商业文化、码头文化等等都是古镇文化遗迹和遗产,应该得到更好地和。

  记者:具体来说,如何操作?

  张燕:准确定位。对古镇资源的成因、年代,兴衰和内涵进行深度挖掘,系统研究,为古镇准确定位。陕西古镇开发在历史文化的差异化上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挖掘历史文化的差异化。二是要打响名人名居文化牌。三是打响民族舞蹈艺术牌。古镇旅游用民俗文化表演、篝火晚会、放歌等形式与游客产生互动。

  系统研发。对古建筑、古庄园、古桥、古碑刻、古等产品,可请规划建设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研发;对古楹联、古音乐、檐灯、古风情等传统文化,可请文化艺术专业人员进行研发;对古商铺及古镇商业文化,可请商业界、经济界专业人员进行研发;由此形成系统研发,组合包装,提高旅游产品特色。

  扩大宣传,提高古镇名村的知名度。除了加大对古镇宣传的力度,还要实施积极的营销战略。一是资源分析,挖掘独特性。二是市场分析,寻找着力点。

  记者:古镇名村应该如何依据自身特色,走出独特的发展之?

  张燕:历史文化主题旅游镇应依托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依照历史发展脉络,选择旅游古镇,分别将其打造为“周秦汉唐宋明清”文化主题旅游镇。如周——岐山县凤鸣镇、秦——凤翔县南指挥镇、汉——武功县武功镇、唐——扶风县镇、宋——印台区陈炉古镇、明清——柞水县凤凰古镇和宁强县青木川古镇。

  山水休闲旅游镇,以平利县长安镇、南五台镇、林泉镇、青树镇、留侯镇、县河镇、双河口镇和白河镇等为主,打造一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人文和谐的“山水旅游镇”;依托蓝田汤峪镇、眉县汤峪镇等,建设一批高端温泉旅游小镇。

  特色农业旅游镇,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五泉镇、揉谷镇、大寨乡和杨村乡为重点,打造一批高新农业科技小镇;以下古镇、橘园镇为主,打造一批特色“农事体验地”。

  民俗风情旅游镇,以凤翔城关镇、凤翔双十铺镇、岐山凤鸣镇和礼泉烟霞镇为主,打造一批陕西民俗风情旅游镇,使其成为“乡镇民俗风情的传承地”和“民俗文化的窗口与。”

  红色旅游镇,以照金镇、枣园镇和葛牌镇等为依托,建设一批红色旅游镇,使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

  记者:最后,请用一句话概括您的古镇名村开发。

  张燕:在城镇化、现代化的背景下,古镇名村要形成和保持自身的特色很不容易,而尽力保持其文化和生态的延续性,是保持其镇村特色,体现其文化内涵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