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陕西风俗> 文章内容

陕西民俗秦腔会 齐捧延文化精髓2013年8月16日

※发布时间:2013-8-16 11:19:4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 (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于甘肃。甘肃古称西秦,故名之。清康熙时,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秦腔论》,可知秦腔此时已发展为成熟期。待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随着电影电视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戏曲文化的普及与传承日益受到关注。11日,以群众演员为“主角”的戏曲文化节在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落下帷幕。

  秦腔大赛作为本次戏曲文化节的重头戏,吸引了来自陕西西安、咸阳、渭南等地50个区县的百余位“非专业”选手参加,他们中包括工人、农民与在校学生等。秦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是在古时陕、甘、宁一带民间歌舞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由于它产生于民间,所以能够生动的反映出人民的愿望、爱憎、痛苦和欢乐,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斗争,因而有着深厚的根基,秦腔经典剧目《铡美案》、《金沙滩》、《三滴血》等家喻户晓。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脚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辛亥后,西安成立了易俗社,专演秦腔,锐意,吸收京剧等剧种的营养,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既保存原有的风格,又融入新的格调。秦腔所演的剧目,据现在统计约三千个,多是取才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说部中的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它的传统剧目丰富,已抄存的共2748本。

  在现场看到,舞的观众纷纷席地而坐,当经典唱段响起时,秦腔爱好者们纷纷击节唱和,台上台引起强烈的共鸣,秦腔艺术之美令现场观众如醉如痴,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一个有着40年戏龄的老票友,家住西安自强东的赵先生表示,从孩提时代的他就在收音机里听秦腔,当时虽不明其意但也跟着节奏模仿唱腔,而时下秦腔的普及还显欠缺,特别是年轻的爱好者太少。

  陕西民俗学会副会长孔正一认为,中华戏曲文化绵延千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民间戏曲传统文化也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与冲击,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尤显重要。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陕西省西安秦腔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另悉,此次文化节期间,还举行了“民间戏曲大擂台”“最长安”社区文艺团体主题展演及戏曲文化与服饰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