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姓 两次改变中国历史2014年12月14日星期日

※发布时间:2014-12-14 22:55:3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末日颅骨,杜峰老婆,血毒的命运,非梦卡盟主站,www.kkbobo.t,xiao77论坛最新,宅男情人,凌豹姿,爱拍跑跑卡丁车电2,大连市河道费,www.12sqw.co,狂野目标插曲,kaitlyn,leeb,绯闻女孩第六季大结局,佳妮姐,chengrenxiao,博大的近义词,初吻天使恶作剧,方谬神探百度影音,隋唐演义宇文化及,狂恋法老王,锡林郭勒盟人事人才网,一千年以后天气晴,剑噬星空,玩嘢王,钟嘉欣,告罄的读音,重生之铁腕大亨,花谢花开飞满天,今日家居李欣,爱城,上不去,lanyanwan.co,星际狩猎者,驴叫唱法,官气笔趣阁,郴州众恒,重生射雕之郭靖txt,依依弄情

  在中国历史上,谢姓有两次改变了格局。一是西周末期,谢姓先祖联合鄫国、犬戎杀了周幽王,灭掉西周,扶立周平王,开创东周历史。二是东晋时以谢安为代表的谢姓家族,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保住了东晋王朝,换来几十年的平安日子。东晋后,谢姓家族仍把持了南朝宋、齐、梁、陈近200年之久。“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诗就是谢姓曾经名重一时的真实写照。

  谢姓是进入了中国千万人口俱乐部的大姓,总人口有1000多万,是全国第23大姓。四川是谢姓较为集中的省份,有大约100万人口,是全国谢姓第三大省。如今,谢姓在四川姓氏中,可以排到前20位以内。

  谢的释义:以手引弓射箭

  甲骨文中,谢字像一个人在拉弓箭的形状。

  谢与射、榭,在古代是一个字。谢与射在上古文献中可以通假,音义也相同。射的本义是以手引弓射箭,榭指的是土台上的木屋,也是放置武器或讲军习武的处所。谢和榭的右半边都是“射”,本意是弯弓射箭。远古的谢人,应当是一支善于射箭的尚武氏族。

  古书上说,“有木者谓之榭”、“无室曰榭”。古人在台上搭盖有顶无四壁的敞棚,作为雨天射箭之用,后来形成为固定的射场、射台、射棚。四壁没有墙的建筑物叫榭,又被成楼阁台榭等园林建筑物。

  由此可见,榭也是由射衍变而来的。古代贵族子弟群集于射棚内,一声号令,大家一齐向靶心射箭。在“射”旁加上“发号施令”的“言”字,就形成了谢姓最早的含义。谢后来引申为离开、、衰落等含义。

  谢还和龟有密切联系。古时把头昂着行走的龟叫做谢,低着头行走的龟称为灵。所以,古代被称作谢地的地方,估计盛产昂着头行走的龟。

  这个叫谢的地方,后来形成城镇,发展为国家。最早生活在谢地的人被叫作谢人,他们的原始图腾就是龟。

  谢姓起源:源自姜姓

  谢姓的起源主要有3个:姜姓、任姓和改姓。

  先说说源自姜姓的谢姓,这也是现代谢姓族人的来源。商朝初年,炎帝墨台氏被封为位于辽西的方国孤竹国国君。什么叫方国呢?就是部族国家或联合城邦制国家。部族是指由原始时代的部落组织衍变而来、以血缘(族姓)联系为基础,高于部落,较为稳定和的实体,是城邦式的原始国家,是中国国家的早期形式。商朝的部族很多,卜辞中大多称之为“方”,所以叫做方国。

  商朝末期的孤竹国国君有3个儿子,大儿子叫伯夷,小儿子叫叔齐,国君一直想把叔齐立为继承人。国君死后,叔齐不想继位,要把让给伯夷。伯夷不干:“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能随便改动呢?”为了表明自己是推辞,伯夷逃离了孤竹国。叔齐还是不肯当国君,就跟着伯夷一起跑到渤海之滨隐居起来。

  伯夷和叔齐为什么不想当国君呢?因为他们对商纣王的不满,不愿与他合作。伯夷和叔齐后来听说西边的周国比较强盛,周文王是个有德的人,两人合计后,长途跋涉来到周的都邑丰邑。这时,周文王已经去世,周武王继位,正磨刀霍霍地准备商纣王。两人本以为周国是没有兵戈的清平世界,没想到结果是这样,心里很是失望。

  周武王率军要去伐纣时,伯夷拦住他的马头说:“你的父亲死了不埋葬,却要发动战争,这还叫做孝吗?身为商朝的臣子,却要去弑杀君主,这还叫做仁吗?”但不管伯夷怎么阻拦,武是不为所动。

  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为归顺周而感到羞耻。为了表示气节,他们不再吃周的粮食,跑到首阳山隐居,采摘山上的野菜为食。武王请他们下山,被他们了。一天,他们碰到的一个妇人说:“你们不吃周的东西,的确很够气节。但这里是周的地盘,你们吃的野菜也是周的呀!”他们觉得妇人的话很有道理,就连野菜也不吃了。结果,他们饿死了。

  叔齐的子孙后来移居到陕西。周穆王西巡时,叔齐姜佐协助有功,被周穆王封为侯爵,称为申侯,在平阳(今陕西眉县)建立侯爵国家,史称西申国。此后,西申国与周王室不断通婚,西申国贵族在周王室中担任要职。

  周厉王娶了申侯的女儿为王妃,生子姬静。周厉王是古代有名的,成语“道以目”就是他出来的。老百姓后来受不了,攻入王宫,把周厉王赶跑了。然后,大家拥立姬静登位,是为周宣王。

  周宣王即位后,把大舅舅(另一说法是大舅子)、西申国的公子诚召入朝中辅政,公子诚为西周“中兴”立下大功。周宣王5年(公元前823年)六月,猃狁(匈奴先祖)入侵周朝边境,周宣王命令公子诚协同大臣尹吉甫前往征伐。猃狁战败溃逃,公子诚名震朝野。

  后来,为遏制南方楚国的崛起,加强对南方局势的控制,周宣王封公子诚为伯爵,到谢邑(今河南南阳一带)建立一个伯爵国家,史称南申国,按照当时的习惯,公子诚被尊称为申伯。谢邑是原谢国的新封地,谢国在西周初年被周公旦转封在这里(下面会介绍)。

  为在谢邑新建申国首都,周宣王把大将召伯虎从淮夷前线调至谢邑,“定申伯之宅(宫室)”,营建先王寝庙,划定申伯土田,教育当地的谢人要认申伯为主,听申伯的调遣。周宣派大臣傅御,把申伯的臣民迁过去,帮助申伯迅速建立地位。

  申伯到谢邑去的时候,周宣王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尹吉甫作了《崧高》一诗歌咏其事,《崧高》后来被收入《诗经》。申伯到了南申国后,大力发展金属生产工具,鼓励国人垦荒种地,同时加强战车和水军建设,有效地了楚国的北进。

  周幽王11年(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废掉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另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宜臼与母亲申后逃奔到西申国,寻求外公申侯的帮助。当时的申侯是南申国申伯公子诚的侄子,申侯气血上涌,咽不下那口窝囊气,联合鄫国、犬戎进攻周朝,杀了周幽王,灭掉西周。第二年,申侯拥立宜臼为周王,也就是周平王,迁都洛邑,是为东周开始。

  申侯没想到的是,60多年后,西申被。周桓王16年(公元前704年),秦宪公占据平阳为秦国都城,西申国被吞灭,臣民四散迁逃。西申国的王族子孙以及国人,就以故国名为姓,是为申姓。

  周平迁后,南申国成了东周王室的南大门。为防备荆楚,周王室还在南申国驻扎了军队。南申国也加强了与中原诸侯国的联系,曾经把申女嫁给郑武公。

  春秋早期,楚国北上,南申国挡了,成为楚国的主要目标。周庄王9年(公元前688年),楚文王南申国。南申国国力实在太弱,不久就被,变成楚国的大县“宛”。楚国还把南申国的部分贵族、平民迁往信阳一带安置,成为楚国的附庸。

  被的南申国子孙臣民,按当时的习惯,以都邑谢邑名字为氏,称为谢氏,史称谢姓正。

  再说说源自任姓的谢姓。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14个得了12个姓,第七姓是任姓。任姓中的一支部族,在洛水支流谢水一带建立谢国。谢国国力一直较弱,经历夏、商两朝及周初,都在史书上找不到什么记载。

  周武王死后,年仅12岁的周成王继位,周公旦辅助成王理政。周公旦东征后,为经营洛邑,把一些方国如罗、庸、密、微、谢等国,移封到南方,谢国被转封在南阳,国都为谢邑。

  西周后期,周宣王为加强对南方的,把谢国降为谢邑,相当于把谢国给灭了,把申伯封在这里。谢国后,其王公贵族、臣民要么沦为奴隶,要么四散逃亡,他们遂以国为姓,称为谢姓。目前,仍有不少谢姓人认为先祖之姓源自任姓,他们是黄帝的。

  第三种来源是少数民族改姓。《旧唐书·谢偃传》上说,卫州人谢偃,本姓直勒氏。谢偃的祖爷叫孝政,在北齐中任散骑常侍,因,改为汉姓谢。谢偃先在隋朝任散从正员外郎,隋后降唐,任弘文馆学士,不久改任魏王府功曹。当时,李百药以诗闻名,谢偃以赋闻名,有“李诗谢赋”之说。谢偃的子孙以谢姓传下来,奉谢偃为谢姓始祖。

  起源争议:申伯是不是始祖

  谢姓的3个起源,按说都是比较清晰明了的事情,但争议还是不少。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和谢姓人,倾向于将谢姓归为炎帝,也就是源自姜姓。但如今,说谢姓源自黄帝任姓、否认申伯是谢姓始祖的学者和谢姓人越来越多。

  对此争议,四川省历史学会中华姓氏文化学分会谢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谢德明认为,如今的谢姓由3个起源构成,不可能全是申伯的后人。谢国被降为谢邑,成为南申国的附庸,谢人沦为奴隶,把申伯作为主。申伯和谢人只是君臣关系,不是血缘关系。南申国后,申伯后人和臣民才有改姓谢的。

  谢德明收藏了谢姓近100个支系的上世系渊源资料,只能追溯到申伯第30世谢夷吾那里。谢夷吾之前的世系,很难考证,但谢夷吾之后的绝大部分世系是可以考证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申伯更多的是谢姓的人文始祖,血缘始祖的意义要弱化一些。只有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些问题,才会更好地解决谢姓起源的争议。

  /与谢姓有关的故事/

  三朝宰相谢朏“千金”说的就是他

  大家都知道,“千金”一般指大家闺秀。但很少人知道,“千金”最初是形容男子。说起来,“千金”一词和谢姓人有很大关系,因为它第一次用在人身上,是形容一个叫谢朏(fěi)的男童。

  谢朏,字敬冲,曾任南朝宋、齐、梁三朝宰相。谢朏小时候,长得聪明伶俐,很有文采,10岁能成文。父亲谢庄出门会客访友,一般都把他带上。谢朏也很争气,随父亲游土山,受命作游记,援笔便成,文不加点。当时的宰相王景文对谢庄夸赞说:“你的儿子简直就是神童,以后肯定大有出息。”谢庄也不客气,摸着儿子的后背说:“真是我家千金啊!”

  这是“千金”第一次用来形容人,比喻出类拔萃的少年,成了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流行语。元明朝后,“千金”慢慢变成了对富贵人家少女的代称,直到如今专指对女孩子的尊称。

  谢安:中国最早的广告形象代言人

  广告形象代言人,在现在见惯不惊,大都是各种名人、影视明星。说起中国最早的形象代言人,就不得不提到谢安。

  谢安是谁?学过历史的人,大概还记得东晋时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吧?谢安就是这个战役的总指挥。淝水之战前8年的时候,谢安已当上宰相。谢安为人随和,没官架子,大打开,谁都可以去找他聊天。

  一次,一个被贬了官的老乡找上门来。谢安没有瞧不起他,照样热情招待,还问他有什么困难没有。老乡要的就是这句话,连忙说,身上就是缺钱啊,虽然有5万把蒲扇,但卖不出去,换不成钱,恼火得很。

  谢安明白老乡的意思,叫他先别急,也没拍着胸脯说“兄弟,这事我包了”,或者“我给下面打个招呼”之类的话,而是挑了一把蒲扇自己用。

  过了一段时间,京城热了起来。当时没有电扇,也没有空调,降温的最好工具就是扇子。谢安闪亮登场了,他经常摇着蒲扇,在大街上走来走去。谢安长得相貌,摇着蒲扇的样子,帅得一塌糊涂。

  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看到谢安的样子,眼馋得很,都以“手拿蒲扇,慢摇溜达”为时尚。大家到处去买蒲扇,京城里的蒲扇身价大增。谢安那个老乡的5万把扇子,不仅全部卖了出去,还卖了个好价钱。这也是成语“蒲扇价增”的来历。

  谁让梁祝故事家喻户晓?还是谢安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相信没多少人不知道吧?喜欢民乐的朋友,应该对《梁祝》记忆深刻。但是,谁让梁祝故事家喻户晓的呢?其幕后推手是谁呢?没错,就是备受谢姓后人万分景仰的谢安。

  东晋时期,有个叫梁山伯的普通人家孩子,在读书时认识了一个叫祝英台的同学。两人关系很好,一起同窗就读了3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后来,梁山伯得知,祝英台居然是当地名门显贵祝府家的千金。深深情谊立即化成浓浓爱意,梁山伯找人跑到祝府去提亲。

  祝老爷看到两个孩子感情如此深厚,得热泪盈眶,相信这个世界还有真爱,偷偷抹了把泪,然后……果断地了这门亲事,还把祝英台关在家里,不让两个如胶似漆的年轻人见面。祝老爷吃错药了吗?当然没有。因为在那个时代,门阀制度相当森严,不是门当户对的,真的连门都没有。

  见不到又娶不到祝英台,梁山伯相思成疾,郁郁而终。祝英台闻听梁山伯的死讯后,感觉这辈子再也不会爱了,偷偷跑到梁山伯墓前哭得昏天黑地,然后撞树殉情。传说祝英台死后,与梁山伯双双化蝶而去。

  谢安听到这个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后,被得稀里哗啦,觉得该为这两个年轻人做点什么事情。他当即司马曜,请求加封祝英台为“义妇”,并亲自题写“义妇冢”3字,让祝英台成为天下女子的楷模。

  在谢安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历史上最的梁祝爱情故事,很快就家喻户晓了,民间还涌现了一系列缅怀梁祝的文章。

  /下期精彩预告/

  春秋时期,强大起来的楚国以小国为乐,成为名副其实的“姓氏制造者”。楚国灭掉南申国后,谢姓开始主动或被动地向四方散居迁徙。谢姓进入四川是在什么时候?如今的四川谢姓人,和哪些地方的谢姓有渊源?

  /特别致谢/

  本期谢姓的采访和资料提供,得到了四川省历史学会中华姓氏文化学分会谢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谢德明的大力支持。

  本版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黄勇崔燃

  实习生易霄宇

关键词:陕西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