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导报陕西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2013-5-3 9:56:1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文/王晓勇

  2011年10月,陕西省委宣传部向社会征集新时期陕西表述语。2012年5月7日,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正式提出“大力陕西”,将其表述为“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随后,陕西省委组织编写《陕西》系列丛书,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笔者有幸参与《陕西宽厚包容的陕西人》(第一作者)和《陕西初中版》(主编及第一作者)的编撰工作。

  目前,全国各地方都在提炼地方,以求全面反映地方文明特质,相较于“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包容、责任、诚信”的上海城市,“爱国诚信、务实创新、包容”的天津,“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广东,“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图强”的浙江,“敢闯敢创,守诚守信,敬贤敬业,博学”的江苏,什么才是陕西的文明特质呢?

  陕西地处黄河流域的核心区域,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不论是陕北地区巨大的恐龙化石、关中地区的蓝田猿人和半坡文化、还是陕南地区神秘的巴蜀古道,都诉说和印证着陕西史前历史的辉煌灿烂。“秦中自古帝王州”,在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上,从周人始祖后稷大兴农耕开始,相继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除此,西汉末更始帝刘玄以长安为都、东晋十六国夏帝赫连勃勃盘踞关中、以及唐代女帝武则天、三次农民起义赤眉帝刘盆子、唐末大齐帝黄巢、明末大顺帝李自成也都在长安建都。

  陕西留存丰富的帝陵与文物等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复兴、陕西文化振兴的历史依据,也是陕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文化内涵。宝鸡的周公庙和青铜器、秦始皇的秦陵和兵马俑、汉高祖的长陵、汉文帝的霸陵、汉武帝的茂陵和石造像、隋文帝的杨陵、唐太的昭陵、武则天和唐高合葬的乾陵以及唐三彩,无不让人追慕周秦汉唐所焕发的飞扬踔励的盛世雄风。

  北宋理学家、关学创始人张载提出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开太平。”陕西人注重根基扎实、注重民生经济、注重文化遗产、注重后世。实在、对人朴实,体现着陕西人厚德的一面,即自觉的天地。承前人智慧、启后世幸福,体现着陕西人载物的一面,即自觉的历史责任。陕西人性格内敛,注重内在,不注重外在功利;他们认为:德合天地,为人才能气量宏大;心澄如水,处世才能磊落。其思想观念如秦腔般,放声高吼,无所含藏;声腔真率,无所隐藏。

  陕西的文明特质得天独厚,不仅是陕西在新时期收获的文明之总结,也是陕西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收获的文明之凝结。陕西的思想特质厚德载物,不仅是陕西在新时期形成的经验之反思,也是陕西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形成的人文之凝思。

  《陕西》系列丛书选取大约150位陕西历史名人和当代精英,不仅包括帝王将相,更包括许多被人遗忘的大贡献者,如汉代廉吏何敞、唐代臣表率李勉、明代关中科学家王■、近代教育家辛树帜等等。尽管这些历史人物性格各异,但他们都秉承着一脉相传的陕西,爱国守信的苏武是陕西人、勤劳质朴的孙思邈是陕西人、宽厚包容的秦穆公是陕西人、尚德重礼的杨震是陕西人、务实进取的张骞也是陕西人

  某种意义上,历史人物只是陕西的代表,每一位在三秦大地上贡献过的普通人才是陕西真正的造就者,他们虽无传记,却同样不朽。书稿编撰中,笔者幸识符均先生与邓晓丽女士两位编辑。邓女士,精益求精,多次从南三环的教育社来社科院交换意见,她属于勤劳质朴的陕西人。符先生则是一位安静的雅士,他过节发短信说:“阵阵喧嚣过去,悄悄寂寂岑岑。岐黄善养精气神,吃罢曲肱而枕。”我想他属于尚德重礼的陕西人。其实,只要跟陕西人打交道,就能发现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