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陕西风俗> 文章内容

陕西风俗熬米汤——陕北、延安、榆林风俗

※发布时间:2013-12-22 11:02:2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陕北的民风习俗繁多,有一种情深意浓叫“熬米汤”(收月子)“习俗,至今沿袭地流传着。

  凡结婚过的媳妇都要生儿育女,这是天经地义的,也是每个人一生的头等大事,人常说,“人活一生谁不为了个儿儿的”。在孩子将要出生(临产)的前几天(也有的在出生后的当天),以前女婿拉上毛驴或赶上毛驴车,现在有的骑上摩托车甚至开上小车亲自到自家的丈母娘家去请丈母娘前来侍候个月在月子里自己的媳妇,作为丈母娘早在思想上有了充分的准备,当然乐意去,并在动身时带上经过自己精碾细簸的几升新小米,让自己的女儿在月子里熬的喝米汤。到了女儿家若是孩子未出生,可准备些婴儿的尿布,洗洗大人的衣服,并给女儿嘱咐些生孩子的注意事项,如果孩子已出生就忙于侍候女儿,一天熬五六顿米汤,让女儿喝,以便添补身子,催乳丰汁,让婴儿能够吃上充足的奶水,同时也安动些产后的注意事项,比如该忌的食物,不能吃硬喝冷,更不能外出,有特殊情况要出,须增加些衣服,蒙头盖面,扎裤绑袖等,小心着凉。

  为什么把侍候月子里的女儿叫成“熬米汤”呢?大约有以下几种原因:

  其一:陕北一年四季气候干燥,雨量稀少,最适宜种谷子,因为它有一种特殊的功能耐旱、抗风、产量高、成熟早,加之谷子浑身都是宝,所以农民家家户户都大面积地种植,一年下来打它个好几石。人们一年四季从早到晚,从干到稀,顿顿都离不开小米。在当地有这样几句关于谷子的民谣:

  谷子好,谷子好,谷子易活麻烦少,

  肥多肥少不计较,受点碰磕不逞恼,

  耐干旱,抗风暴,不怕霜冻成熟早。

  谷子好,谷子好,谷子浑身都是宝,

  人吃小米不显老,谷糠喂猪能上膘,

  牲畜吃秆甭添料,谷茬燃火火焰高。

  简单的几句民谣就阐明了谷子的性质及用途。

  其二:陕北以前实在太穷,大部分人家只有些以谷子为主的五谷杂粮,所以每当自己的女儿生了娃娃以后再无别的东西可拿,因产妇身体虚弱,不宜吃较硬的食物,只好拿上一点小米让女儿在月子里熬得喝,因小米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媳妇们光喝米汤,不仅乳汁多,个月下来很快就恢复了身体,有的比原来还健壮。

  随着国家的富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熬米汤这个名词虽然没改,但其内容、实质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有的丈母娘熬米汤不光带几升小米,有的还带上好几升上等白面,割上些猪肉,买上些鸡蛋及营养补品,如奶粉及其它营养品。现在的媳妇们在月子里有肉、有蛋、有补品,改变了过去那种传下来光喝米汤的陈旧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