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历史由来

※发布时间:2023-10-15 14:57:23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古称河东,省会太原市。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南、陕西、等省区为界,柳元称之为“山河”。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

  山西行政区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下辖11个地级市(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晋城 、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119个县级行政单位(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总人口3664万(2015年底)。辖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

  “女娲补天”的传说发生在山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在旧石器时代山西已有了人类繁衍生息。

  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的中心地带,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东魏、北齐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

  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高祖认为是“龙兴”之地,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

  山西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发达地区。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明朝朱元璋封其三个儿子为藩王,进驻山西迁山西之民往安徽、江淮、、河南和山东一带。永乐年间,又把山西中部、西南、东南之民迁往北平。据说移民搬迁前,曾经在洪洞县大槐树下集中,所以至今在各省人民中仍流传着:“若问祖先来何处?大槐树”的史话。明末,山西成了明军与起义军的主要战场,清初的抗清斗争又十分激烈,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明代时,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开始称为山西。清朝时,把长城以外的呼和浩特等地划入山西省内。

  在中国封建社会期间,山西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越是越是显得重要,谁拥有了山西,谁就可以称雄天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

  山西作为老区,在1921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君宇在太原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活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火种。

  抗战爆发后,八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八年抗战中,山西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山西地方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员,根据地向八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

  解放战争期间,山西成为支援全国解放的战略,广大积极支援前线,大批地方干部南下或东进、西进,奔赴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