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明 给凤翔泥塑吹口生气

※发布时间:2020-5-27 1:43:0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胡新明还练出了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产品的看家本领。1986年的一天,胡新明家来了8个日本朋友,他们想要几种不同造型的羊的泥塑品。胡新民过去还没有过这样创作过。眼看客人要走,胡新明说,你们等半个小时,我就可以做出来!结果他只用了20多分钟,就连着做出了五只羊的造型。日本客人连翘大拇指,赞不绝口,当下就订了300多件。没想到就是当时设计制作的其中一种“右偏头泥塑羊”,因其造型夸张、憨态可掬,后来作为2003年生肖邮票设计的主要参照物,登上了被誉为“国家名片”的生肖邮票。

  从古至今,凤翔泥塑没有包装,以前就是老艺人们挑着担子走村串巷叫卖。当代的凤翔泥塑艺人曾用过麦秆、苞谷秆给泥塑做包装,终因成本高而淘汰,最后选用纸盒才告成功。凤翔泥塑从此有了包装。大家纷纷效仿,反应非常好:有了包装好卖多了。接下来,凤翔泥塑的传人们在品种的多样化上下了很大工夫。几年来,胡新明创作了150多个新品种,30多个规格。

  到2011年五·一,胡新民投资500万元兴建的民俗博物馆就正式建成了,而他在工厂基础上成立了“新民民俗文化传承有限公司”也常年为联想这样的知名企业提供服务。在千变万化的产品需求中,凤翔泥塑特有的汉唐文化的张扬、丰满,和先秦文化的古朴、神秘,乡土文化的色彩强烈不但没有,反而在不同的市场需求中得到了细化和延伸,胡新民得到的结论是,大市场才有大传承,小打小闹、固步自封,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让传承的线越来越细,直到。

  采访中,胡新明几次向记者强调,给“非遗传承人发钱”以资助非遗项目传承的方式,只能遗的起点,绝不是最佳方式。非遗,重在发动。

  文化源自民间。胡新明早年曾有去艺术院校的机会,但他思量了很久,最终放弃了,原因很简单:参考别人的,不如先做好自己的。有人认为现在的孩子小时候不再动剪刀、泥巴,民俗艺术会失去根基。胡新明却一点不担心,他觉得这是因为民俗艺术的形式没有跟上现代人审美眼光的发展。只要咬着牙真正做到了“一小部分人在钻研、大多数人在欣赏”,民俗艺术就不会失传。所以他鼓励自己的儿子高中毕业后去考工艺美术院校,“毕业再回来,自己选择、自己判断,这才能给凤翔泥塑一个更高的起点”。

  2000以来,胡新动出击,每年花费十几、二十万元在全国、全世界各种民间艺术展演中将凤翔民俗做为一个品牌整体介绍给,有人担心他吃力不讨好,他认为这样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是值得的,没人知道、没人喜欢,就是大熊猫也不下来。

  胡新明曾经对坦露自己的心事——“希望通过全村统一泥塑质量标准、统一价格的模式,使泥塑以及其他的凤翔民间艺术品能够产业化发展之。”而最近,这种模式正在实现。六营村的众多艺人共同营造了凤翔泥塑的盛世,虽然他们之间对于艺术的理解以及经营多有不同,还需要一个磨合过程。但重要的是,对于凤翔泥塑的热爱,创作者与欣赏者是相通的。梦见和死去的亲人说话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