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建起更美的家园——“5·12”地震十周年之际回访汉中地震灾区

※发布时间:2018-11-12 0:48:3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恐怖分子处决美女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撼动了四川汶川,一时间山河破碎、呜咽。我市宁强、略阳、勉县3县受到波及,受灾严重。

  在大家奋力抗震救灾之际,时任中央局常委、中央处、国家副习深入我市灾区、学校、医院等地,了解灾情、看望慰问,给遭受重创的灾区人民送来了、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也为灾后重建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10年之后,记者重访部分受灾地区和单位,看到的是整齐规划的白墙红瓦、持续发展的产业,用勤劳双手重建的美好家园,在致富上越走越稳的步伐。恢复重建的艰辛历程,刻画出一个伟大民族持之以恒筑梦、前行的成长轨迹。

  踏进略阳县徐家坪社区上坪组,青山环抱,万木葱茏。宽阔干净的水泥直通山腰,道旁茂盛的樱桃树及植被,让人感受到勃勃生机。然而,10年前的这里,却承载了伤痛和泪水。地震来袭,35户居民的房子中有31户倒塌、受损,一眼望去,遍地疮痍。

  村民高维军向记者回忆了当时情况:习同志来到灾区,在废墟中详细查看受损情况。在临时安置点,他看望了正卧床休息的高维兰老人,他一边询问老人家里的基本情况,一边了解灾后居住生活安排得是否妥当。在听了老人对重建家园的担忧后,习坚定地告诉老人:修房子需要一定过程,但请你们放心,会帮助你们渡过。

  家住徐家坪社区上坪组的张现龙对于震后帮助修房的事记忆犹新。他说:“当年安置房建设从6月中旬破土动工,11月底部分群众就陆续入住,农历新年前受灾群众全部搬迁入住,堪称灾后重建的‘火箭速度’!”

  张现龙家现在住的房子正是天津援建的集中安置点,宽敞洁净,自带农家小院,特别方便农村家庭居住。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徐家坪镇开了家摩托车修理店,生意红红火火,今年在省城西安订了一套商品房,还准备把户口一并迁移过去,以后就真正算大城市的人了。二儿子在县城一个公司作水电技术工,一个月工资4000元以上。两个小孙女乖巧可爱,一家人生活美满幸福。

  如今徐家坪人的小日子,都像张现龙一样红红火火。这里林田交错,成熟樱桃和林木呼应,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笔直的水泥直通农户口,白墙红瓦、整齐划一的农家小院处处可见。设有卧室、客厅、厨房、厕所、沼气池、晒台的房子早已入住,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沼气和电磁炉,勤劳的双手酿造了幸福甜蜜的生活。

  除了徐家坪集中安置点,略阳天津中医院、天津中学也都是略阳有口皆碑的对口援建标志性工程。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天津的援助下,略阳干群牢记习同志的殷殷嘱托,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如期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恢复重建目标。灾后重建期间,该县规划建设重建项目11类1047个、累计完成投资43.2亿元,群众住房、医院、学校、敬老院、避险场所、地灾治理等一大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成功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省级“双高双普”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城乡低保和社会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10年恢复重建的成就,深刻了力量在国家、优势在制度、奋斗在人民的线年,略阳县实现生产总值67.5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8亿元,分别是2008年的2.42倍和1.41倍,县域经济稳步增长、城乡面貌显著改善、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生态持续向好。

  汶川特大地震中,我市作为重灾区,陕西理工大学15.2万平方米建筑不同程度受损,230余台(件)教学仪器设备损毁,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严重。

  习同志赶赴汉中后,来到陕西理工大学北校区了解灾情,亲切慰问广大师生员工,勉励大家一定要,克服困难,搞好灾后重建,各级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学校建设好”。

  10年过去了,陕西理工大学建设发展情况如何?5月14日,记者走进陕西理工大学,看到了地震洗礼后的校园,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师生员工意气风发,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陕西理工大学党委刘保民说:“总10年前来校慰问时的嘱托,极大地鼓舞了陕西理工大学的师生,全校上下充满了战胜灾害、恢复重建的决心和勇气,坚定了办好学校的。在中省市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及有关部门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校师生一方面加快恢复重建步伐,一方面科学谋划未来发展。10年来,学校维修加固受损建筑13万平方米,投资近3亿元新建3栋共计14.46万平方米的教学实验大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增加到3.76亿元;投资5200余万元,完成校园道、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秦巴生物标本馆等4个主题展馆和多处文化景观,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校园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灾后重建工作取得成功。”

  10年间,总的殷殷嘱托激励着陕西理工大学的师生们,他们备受鼓舞,振奋地搞建设、抓科研,不忘、发挥优势,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除了如火如荼的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学科建设日趋完善,教学硕果累累,科研脚步迈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成为区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首往昔,陕西理工大学十年磨一剑,发奋苦干,砥砺前行,实现了学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展望未来,刘保民表示,陕理工人将牢记习总嘱托,传承发扬“艰苦奋斗,忠诚奉献,求真尚实,博望致远”的大学,按照三步走战略,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再创新的辉煌。

  对市中心医院的医务人员来说,10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那些救死扶伤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大家如往常一样井然有序地忙碌着。突然,强烈的震波袭来,氧气瓶砰然倒地,地冒着白气,空调倒了,手推车、输液柜像长了脚,移了……当时,身为神经内科长的杨艳,正在14楼病区跟同事商量下午的节活动,而骨科医生周立新和骨关节外科一病区长马秀琴正在病房走廊准备。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他们冒着生命,和同事们一起紧急疏散病员,将行动受限的病人抬的抬,背的背,一趟趟,一次次……短短的2小时,898名住院病人全部撤离危房。

  紧接着,不断有川北、陇南等地伤员被送入医院。医院立即开通外省伤员救治绿色通道,在高速口、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地设立多个急诊接诊点。同时,派出医疗队进驻宁强和略阳两个重灾区,并紧急调配骨科、胸外科、脑外科医护力量,成立抗震救灾病区,全力救治地震伤员。

  此时,习同志专程赶赴市中心医院,亲切看望受伤人员,一一询问他们的伤情和家庭情况,祝愿他们早日康复。他参与救治的医务人员千方百计治疗伤员,把党和的关爱落实到伤员身上。

  “习同志的到来让全院医护人员备受鼓舞,更坚定了我们救死扶伤、奉献的和决心。大家都没日没夜守护在病房,不顾一切投身救治工作,体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团队和强大的凝聚力。医务人员的职业得到了极大,在后来的灾后重建中又得到延续。”回忆起当时的一幕幕,杨艳仍然记忆犹新。

  她进一步介绍说,10年来,市中心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修了门诊大楼,业务用房面积由6.6万平方米增加到11.8万平方米,床位由960张增加到1500张,年门诊量由2.7万人次增加到100万人次,年住院患者由1.8万人次增加到7.4万人次;引进PET-CT和GE回旋加速器、双源CT、G型臂、全数字化心血管造影系统等先进仪器和设备1000余台(套)。

  “10年间,我们谨记习同志的嘱托,千方百计为患者服务,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建设‘健康汉中’添砖加瓦,把他的关怀、鼓励为巨大的动力,把他的殷殷嘱托落到实处。”杨艳动情地说。(汉中日报)

  汉中市人民主办 汉中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管理市网站运维电线*768屏幕分辨率 IE8.0以上浏览器访问,获得更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