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陕西美食> 文章内容

文化润长安网络泽三秦——秦岩和陕西文化网

※发布时间:2016-8-12 12:42:5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文/郝亚军一在西安生活的久了,一定会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手腕上戴着古朴的银质饰器,穿一身宽大的粗布唐装,秦岩,陕西文化网总编,仿佛刚从“盛唐”穿越而来,显得随意而安适。每天越过熙攘的人潮车流,穿梭在闪烁着耀眼历史光环的古都长安,眼前“巍然城堡姿如旧,卓尔新区靓似虹”。周礼秦制、汉韵唐风构成了这个城市的灵魂。一幅幅动人的历史画面在他脑海中不断重叠又放大,继而变得越来越厚重,这种厚重却也透着强大的生命力,正是这种厚重、这种生命力也给了他无限的沉思与遐想西安,这个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它的厚重感就在于沉积在这里的历史文化,以及由这种历史文化铸造的人文精神。提起西安,不仅只有“兵马俑”和“大雁塔”才是它的名片。还应该突出其个性和它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风土人情,让更多的国人乃至世界,更好的了解陕西文化渊源和发展的轨迹那么,怎样才能让西安这个文化名城凸显其个性、特色和内涵?这个得以彰显的突破口又在何方?在当今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网络越来越强烈地侵入了我们的生活。使更多的人们足不出户,便晓天下事。由于始终没有一个能全面、客观地展示陕西本土“文化魅力”的网络公众平台。在2013年年底,作为网站设计及运营专家的秦岩经朋友介绍与别人合作,搭建一个新的网站。为此,他倾注了全部的精力,为其设计英文域名,策划提出“陕西文化网”的名称。在只有几千元的全部投资下,开始组织编程、设计并运行。为了今后网络宣传和避免冲突,他忍痛关闭了自己经营多年的“陕西文化教育网”。短短几个月时间,他便组织专人夜以继日地为新建网站添加了两万多篇文帖、图片内容,并亲自制作了大量宣传网站的图文、视频等。竭尽所能地对“陕西文化网”这一品牌进行了包装、宣传和推广。但是,由于与合伙人在宣传理念和运营模式上产生了分歧,他不愿一直以某家社团下属网站站长的身份示人,在没有分文薪酬,自费运行和无果的努力下,使秦岩逐渐心灰意冷,加上自己病危的母亲需要陪护照顾等原因,2014年下半年,他慢慢退出了该网站管理。经过了认真思考,到了年底,在对方不愿注册“陕西文化网”中文域名的前提下,他不忍看到自己如建筑工匠一样,辛苦创建出的品牌偏离初衷,心血东流,决定凭借一己之力,按照自己的意愿让这个网站发挥其原本的作用,便动用自己所有的资源,说服家人投入数万元,在原“陕西文化教育网”的基础上,将“文化”这部分内容分离出来,重新组织编程,设计前台栏目、后台程序和网站首页,打造出一个崭新的,名副其实的“陕西文化网”。于2015年1月27日,注册“陕西文化网”中文域名,并报工信部备案,他自任总编和运营总监。二“路漫漫其修远兮”既然幕布已经拉开,那么,就要责无旁贷,为了那份自觉自愿的社会担当走上舞台。这个“陕西文化网”要覆盖哪些内容,又怎样让它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怎样让外界迅速、及时的获取有效真实的信息,怎样让它包罗万象,更好的代表“文化陕西”这一形象?面对这些疑问,秦岩笑着说:“只要用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网站的建成,也得益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的熏陶和文化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凭借着身后强大的专业团队以及各个领域的热心大众网站就如同精心构建的大厦,又从一沙一石积累、一砖一瓦的烧制,再经过用心搭砌,继而装修美化,再一件件购置家具,添置设施可这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仍要不断积累数据、完善修正、立新革旧以适应网络模式、大众需求!每一次的栏目修订、版面升级,都要经过几遍乃至十几遍深思熟虑的琢磨“天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秦岩深知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艰辛与苦痛的。多年前,他自己也是一个文学青年,也经常会闲暇时用文字记录他的所感所悟,把情怀诉诸于笔端。只是,在一次他在电脑前“码字”时,近30万字的文稿意外丢失,痛苦之余使他不再创作。但从他留下的部分文字中,依然能窥视到他当年的才情。其实,令人尊敬的人都有其共同的特性“既能体察别人的感受,也能同情别人的处境”。正是因为懂得,所以,在这个网站上,他愿意为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扶梯搭桥,无偿地为陕西“文化人”服务,也更愿意推出新人,给那些默默无闻、不图功名、热爱文学的“草根一族”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他不在乎是否与他们相识,也不在乎他们的文笔优劣,只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只要是在努力的“发声”,就愿意帮助他们,而且他要求投稿人必须提供自己的近照和简历。他想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和认识。在当今这个浮躁,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现状中,给这些还能坚守自我和本真的文人们鼓励,为他们呐喊!秦岩说,文学是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文人不仅要有生活、有情感、还要有傲骨和社会担当。在商人纷纷披上了“文化”的外衣的当下,一些所谓“文人”却把自己装扮成了“商人”,成了金钱、利益的奴隶,更不用说什么精神使命,历史传承!陈忠实先生的离世,使陕西又少了一个能为“草根”文化人站出来说话的人,可“陕西文化”这面旗帜该如何继续的传承和飘扬下去,更是有志之士所面临和要思考的问题。据他所知,当前好多怀揣着文学梦想的新人处处碰壁,屡屡受阻,身心备受煎熬;好多有才华的写作者都面临资金紧缺,出版困难,信心渐失的问题他说自己虽不崇高,但绝不猥琐。他不愿漠然而视之,愿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他们更有尊严地活着。”在网站积极为这些“草根作家”编发稿件,对外推介之余,他又筹划了一系列的线下活动,给他们提供更有效的帮助。他组织网站文学爱好者成立了“艺术文化社”,举办“醉美三秦盛世长安”诗文吟诵会,对接省内几家出版社,安排他们走进三秦出版社与总编畅谈出版发行“那档事儿”,邀请报社知名记者与他们面对面就新闻报道的写作座谈交流,为他们的创作“充电”,为灵感“加油”。他还计划今后邀请省内著名作家进行专题文学讲座,甚至为他们提供专门给某医院宣传置换来的免费体检卡,等等三为了使“陕西文化网”更好地成为宣传陕西的品牌平台,而不被急功近利、欺世盗名的人利用,他又于2015年9月前后,将“陕西文化网”及其全拼等顶级中文域名全都注册,并报工信部备案,使网站成为唯一可以使用“陕西文化网”中文域名的站点,并和省内外近百家网站达成链接互推、合作意向。在他的努力下,这个专门推广“陕西文化”的网站,已经成为了当前最具影响力的陕西文化推介平台。他说:“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说起合作,他认为“理念相似、方向一致才有合作的基础。”秦岩只谈文化,只谈跟文化有关的事情。他宁愿舍弃那些好大喜功、财大气粗,打着“文化”的旗号敛财的“合作者”,也不愿意给那些自吹自擂者做华而不实的宣传。他不愿丧失一个“文化守护者”的本真。在几个小时的交谈中,你能感受到这个不苟言笑、外表冷峻的“网络人”内心的炽热。他绝非是呈口舌之辩、好为人师之人,不仅知识面宽、学识渊博,而且见解独到。他总是能把一件看似寻常的事情,做的独辟蹊径、令人刮目嗔舌。想必这就是读书所赋予他的底蕴和生活所馈赠的人生阅历。在这么短时间能让一家名不经传的网站有如此成就的人,绝非凡人。据我所知,他不仅是个资深的文化活动策划人,还个珠宝文玩鉴赏师、心理咨询师。走近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率直而善良的人。交谈中,他不时下意识抚摸手腕上那对银饰,在我的追问下,得知那是他母亲的遗物!他说:“戴着它们,就像是被妈妈牵着手,不会找不到回家的路。”这一路走来,这个网络平台也吸引了诸多有识之士,他们也怀揣着一颗热情积极的心,愿意力所能及的无私奉献和付出,这个平台也如同桥梁和纽带,让不同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人,相互认识、彼此了解。文化也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更加的多彩。正确的执着就是通往成功的阶梯。为了更好、更广泛地弘扬和传播中华及陕西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秉承着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也让更多人了解网站所首倡弘扬的“国学、国礼、国乐、国艺”精粹,去年10月,秦岩又带着“陕西文化网”走进了陕西省艺术馆。在馆领导的指导下,发起、创建了一个使更多陕西本土文化精英、学者雅儒、非物质文化传承者,艺术家、民间艺人等传播思想、展示技艺的非盈利平台“三秦文化大讲堂”。成为省内唯一一家以网站名义,在省艺术馆多功能厅,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纯公益文化讲座。2016年5月,陕西省艺术馆正式给陕西文化网授牌,使之成为省内唯一一家由政府机构认可的合作网站。迄今为止,讲座已经开展了十几期,“三秦文化大讲堂”已成为西安城里,规模最大的群众文化讲座。从2015年10月起截止6月底,已成功举办了牛兆濂曾孙牛锐的“关中大儒牛兆濂”、尚小云琴师王君笙的“德艺双馨尚小云”、知名媒体人魏连升的“摄影框里看陕西”、青年学者赵若果的“拨乱反正说国学”、西安工程大学马冬教授的“花朝时节说汉服”、陕西老子书道研究会会长郑山莙的“治世宝典《道德经》”、安康图书馆馆长李焕龙的“大美汉江爱在安康”、长安区作协主席王渊平的“唐装汉服说历史前世今生话长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筠蘅、王熙苹夫妇的“艺海春秋说传承”、美国留学生Benjamin的“美国青年看国学”、榆林民俗泥塑艺人王文瑜的“一抔黄土塑乡愁”、省古琴研究会会长李延民的“端午秦人说琴瑟”等各类文化专题讲座。上百人的礼堂座无虚席,最多一次竟达240人。受到省内外50余家报刊杂志、媒体网站的关注和报道。让他感动的是,前来听讲的有城里郊外,老幼妇孺。讲座的老师更是分文不取,义务讲授。每次讲座前,他都要一次次的和主讲人沟通交流,就讲课的内容、环节、课件事必躬亲,丝毫不敢懈怠,让每一场讲座既能生动有趣,又能让听众满意而归。他说不愿邀请名人做一些学术性的讲座,他想要的“文化大讲堂”不是冠冕堂皇的走过场,或者哗众取宠的“秀人”、“秀文化”,他旨在给大众一个纯粹的学习、交流的平台和场地。展示给更多寻常百姓受益、喜闻乐见、通俗易懂,最接地气的本土文化艺术。四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制造者,也是自己行为的主人和执行者。是的,“若不给自己设限,那么人生中就没有能限制你发挥的藩篱”。有着悲悯情怀的他,也常常做有利于百姓民生的诸多公益活动,今年3月,他策划发起了“我给安康捐本书”的公益赠书活动。不到两周时间,就收到了各行各业群众为安康图书馆捐赠的近万册书刊。但他只做默默无闻的幕后策划人和执行者。合影时他会躲在一边,上台发言也不见他的身影,对于其中辛苦他闭口不谈。他说,是他的团队自愿为陕西文化做点事情的人们,还有那些在业余时间前来帮忙的义工,是他们的辛勤付出,努力奉献,才赋予了“陕西文化网”的血与肉。有了他们,“陕西文化网”才鲜活具有生命力!他们才是“陕西文化的护卫者”!这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也吸引着各行各业志同道合的人们。从演艺圈到客运站,从医院到书画院、影剧院甚至律师事务所加盟其中。目前网站也开始招募在陕留学生成为“陕西文化民间传播大使”,鼓励在其国家和更广泛地区宣传陕西,让三秦文化传播更远!不仅如此,网站也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推广、报道,策划、组织、协办了如“首届原创咪咕音乐人大赛”、“第三届陕西省喜剧表演大赛”、“第二、三届中国(西安)佛教文化博览会”、“纪念京剧艺术大师尚小云及荀慧生先生诞辰115周年京剧周”、“第一届盛世长安花朝节”等大型文化活动。著名学者巴锡尔说过:“一件善行永不会枉费,播撒殷勤,将收割友谊;传播温暖,将收获爱心。”正是这种正能量的传递,让“陕西文化网”在三秦大地有了生长的土地!从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关注!当然其中也不乏欺世盗名、模仿抄袭、诋毁中伤之人。但是,这样又能改变什么呢?“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打开“陕西文化网”,肃穆的玄奘、高耸的大雁塔,凝重的钟楼,奔腾的壶口瀑布,还有那些有着地域特色的皮影、剪纸图像都扑面而来。其中的文字信息,也从“三秦漫步”到“食肆店家”,从“秦人寻踪”到“老陕厨房”,从“宫观庙宇”到“回坊忒色”等等以及“文史大观”、“学海撷粹”、“文化驿站”令人目不暇接。书画篆刻、工艺美术、旅游、戏剧、曲艺、人物、民乐、民艺、民风、民俗、民歌、非遗、影视、鉴藏、教育、服饰、美食、建筑、养生、原创文学上百个栏目几乎囊括了所有陕西文化领域的宣传内容,信息量庞大到让人眼花缭乱!纵观同类网站,几乎无可与之比肩。不到一年时间,网站已整理编辑完全省所有名胜古迹、博物馆、纪念馆、寺庙、道观、佛塔、陵墓的资料发布,其涵盖之广、内容之全,另观者汗颜。为了让更多的草根文化人、手艺人受益,网站商城“陕西文化艺站”也已上线。他想使之成为汇集陕西本土文化艺术品的“淘宝平台”。网站线下的“经典读书会”、“诗赋吟颂团”、“汉唐服饰汇”、“心理互助会”一个个企划也在他的脑际闪烁,陕西文化网各地分站建设也在悄无声息地构思中目前网站正在逐步打造“数字陕西”平台,大型“在线视频讲座”平台已在设计编程阶段。完成后,授课老师将足不出户,便可以坐在家里通过电脑给更多观众授课,“陕西文化”的宣扬和传承将更加快捷和便利!网站正在加紧筹划环山路占地50亩“秦风汉韵”文化会所的改造和项目完善,计划使之成为文化人和艺术家休闲采风、安妥浮躁、消遣小憩之所。看着他亲自设计的网站logo厚重典雅的编钟造型,囊括着大秦雄风。这看似简单的符号里,究竟包含着多少文化寓意,鸣唱多少陕西乐章,恐怕只有他才能说得清楚。志在山顶的人,不会贪念山腰的风景。秦岩说:“看不到美好,是因为你停滞不前。生命是场修行,既然选择了前行,就不必在意遗憾。若是美好,就为精彩鼓掌;若是糟糕,就为经历沉思。无论如何,总比浑浑噩噩的苍白要好。”那么,秦岩先生,任重道还远!2016.06.28于长安【作者简介】郝亚军,女,1975年出生于长安。喜欢文学,古典诗词歌赋,近几年来尝试散文创作,作品散见于各大网站,以平实的心态书写人间烟火,以真挚的情感抒发人间的真,善,美现为陕西散文协会会员,长安作协会员,大长安文化艺术沙龙会员。

  作者:头条号/陕西文化圈

  链接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