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陕西新闻> 文章内容

既要“生态美”又要“百姓富”——佳县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和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27 17:46:2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现代感十足的雕塑、充满艺术气息的绘画作品、在窑洞基础上而成的艺术馆......走进位于黄河岸边的佳县峪口便民服务中心艺术小镇,映入眼帘的正是这样一幅陕北特色民俗和现代时尚艺术相结合的画卷。

  峪口便民服务中心党委贺成荣说,在打造艺术小镇的过程中,服务中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旧造纸厂的基础上,以人居的改善和污水治理为兜底工作,同时发展旅游产业,为佳县全域旅游注入新内容、新文化和新活力。“艺术小镇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00万元,并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贺成荣说。

  从过去的造纸厂到如今艺术小镇,这一变化正是佳县践行黄河流域生态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佳县始终把黄河生态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奋力谱写黄河流域生态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实际工作中,佳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新思想,统筹“生态美”和“百姓富”,努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佳县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在山顶发展经济林,坡地栽植生态林,沟道地打淤地坝造高标准农田,累计新建、加固淤地坝208座,打造高标准农田3万多亩。同时,加强黄河流域两侧山体及道绿化,累计绿化美化沿黄5公里范围内山体14万亩、行政村324个、道375公里,努力实现土不下山、泥不出沟,着力打造沿黄绿色生态屏障。

  佳县把脱贫攻坚与生态有机结合,做大做强林产业,带动林下经济和养殖业快速发展,构建“接二连三”农业全产业链。重点发展“3+X”产业,“3”即发展100万亩红枣园、20万亩山地苹果和酸枣园、200万头只红枣羊等畜禽产业,“X”即小杂粮、中药材、乡村旅游、光伏电站、劳务输出等,确保群众稳定增收。

  佳县认真执行《保》等法律法规,在黄河流经县域内的73公里内开展专项执法、联合执法,对违法行为实行“零”,切实增强黄河流域生态的主动性和责任性。

  该县在发展中、在中发展,高水平编制沿黄发展规划,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起来,打好黄河治理“组合拳”,建成陕西省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示范县。

  该县狠抓沿黄湿地,稳步推进黄河大峡谷地质公园、白云山省级森林公园、白云山省级水利风景区等项目建设,累计退耕还林还草27.3万亩,在四级五级河流两侧荒山荒地营造水土保持林20万亩。

  该县稳步推进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等生态工程,积极争取专项工程项目,完成宜林山体治理1.5万余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2.9平方公里。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和“携手清四乱、母亲河”专项行动,持续完善黄河防洪体系。狠抓农业面源污染等专项整治和黄河流域污水达标排放整治,制定水资源利用计划,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真正管好用好黄河水。

  佳县是颂歌《东方红》的故乡,是《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的发源地,黄土文化、黄河文化、游牧文化、红色文化和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因此,在与治理黄河流域的生态的同时,该县还大力黄河文化,积极推进黄河文化与红色文化、黄土文化、陕北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深度融合,讲好“黄河故事”,厚植家国情怀,切实增强黄河流域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该县在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工程中,高水平毛旧居、石摞摞山遗址、悬天古城“铁葭州”、中国北方著名道观白云观、黄河古渡口木头峪等遗产遗迹遗存,加大陕北民歌、剪纸、雕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力度,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力量。

  此外,该县还认真落实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等制度,积极推进林权等产权制度,充分调动群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借鉴、总结推广典型经验,逐步构建起生态治理的长效机制,让黄河人民。财神节是哪天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