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陕西新闻> 文章内容

西安五项重点工作首次在《陕西》集中展示陕西新闻

※发布时间:2013-9-29 15:13:5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从9月9日起,陕西《陕西》栏目连续报道了我市五项重点工作,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这也是我市五项重点工作第一次在省级集中展示。

  《陕西》栏目用“新闻眼”选人物、讲故事,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报道,集中展现了一年来市委、市在渭北工业区建设、汉长安城遗址、秦岭北麓生态、八水润西安、公交通枢纽建设等方面工作进展和亮点。

  栏目以《西安崛起渭北工业城》为题,报道了渭北工业区建设。报道中说,去年8月,西安启动建设渭北工业区,一年多的时间,“大企业带动,专业化分工、集群化发展”的思,让一个全新的工业城在渭河以北正加速崛起。目前入区企业已达117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6家,今年1至7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2亿元,占西安市24.2%;工业投资131亿元,约占西安市29%,渭北已经成为西安突破工业短板的新引擎。报道中说,按照《关于加快渭北工业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渭北工业区将成为全国、全省知名的先进制造业、重要的工业承载区和西安新的经济增长极。

  以《“特区”“汉长安城”遗址 浮现历史国际大都会》为题,报道了我市汉长安城遗址工作。报道中说,汉长安城面积是古罗马城的三倍、相当于六个紫禁城,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报道通过深入采访长期从事汉长安城遗址的专家学者,介绍了我市的“特区”管理办法。同时还采访了遗址区居民生活的变迁,讲述了遗址工程给遗址区居民带来的。报道中说:“这座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国际大都会’正逐渐浮现在面前。”今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对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报“丝绸之世界文化遗产”进行现场考察。

  在秦岭北麓生态方面,栏目以《西安:秦岭山水打造陕西最美名片》为题,报道以著名画家江文湛对秦岭变化的感触为切入点,展示了我市秦岭北麓生态取得的巨大成绩。市秦岭办负责人表示,秦岭的首部地方性法规——《西安市秦岭生态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西安还完成了两个规划,实施了9项重点工程,秦岭北麓生态。下一步将按照省委、省确定的建设美丽陕西,西安市委、市确定的保一山碧绿、护八水长流、建美丽西安的总体目标,努力把西安秦岭段打造成陕西最美的名片。

  以《八水润西安润城润民生》为题,报道了我市八水润西安工程。报道说,人水和谐、亲水而居是很多西安人的梦想,西安今年全面启动“八水润西安”工程,通过“保水、引水、治水”的思,让西安的水流起来、动起来、美起来,5到10年内,实现“人在水中、水在城中、水润长安”的美景。随着“八水润西安”规划的实施,兴庆湖有了补给水源而比以往清澈,曲江遗址公园因为南湖之水声名远播,昔日臭水四溢的团结水库华丽变身汉城湖,成为年游客过百万的城市新景观,曾经的生态重灾区浐灞建成湿地公园,成为新的商务金融中心和馆落户区,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等困扰西安长远发展的难题也开始破解。

  以《西安:内外兼修“建通道” “对症下药”治拥堵》为题,报道了我市公交通枢纽建设情况。报道中说,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针对公网结构不完善和群众出行难问题,西安市找准良方、对症下药,一方面加快高速公、国省干线道建设,一方面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努力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的便捷交通网络。报道中说,西安将通过国省干线一级,提升整个城市交通综合承载能力;同时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并新增微型公交让背街小巷与地铁站对接,实现乘客“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到今年年底还将投入8000辆公共自行车,在主城区和各开发区建375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