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陕西风俗> 文章内容

陕西风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87:近现代史迹型:陕西延安

※发布时间:2014-10-5 17:51:5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87):近现代史迹型:陕西延安

  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轩辕黄帝的陵寝就安卧在延安境内的桥山之巅,被炎黄子孙尊称为“人文初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延安以其特殊战略地位被称为“三秦锁钥,五襟喉”。巍巍的宝塔山、绵绵的延河水。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圣地。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庆阳市为邻,辖1区12县。延安古称肤施、高奴、延州,简称“延”。历来是陕北地区、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左右,延安已有晚期智人“黄龙人”生息。约在前13世纪,延安属的方国鬼方之域。商帝武丁曾发动大规模的鬼方的战争。《周易·既济》载:“高伐鬼方,三年克之。”这是迄今所知延安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春秋时,延安是白狄部族所居住的地方,这是一个游牧兼狩猎的少数部族。晋公子重耳曾白狄12年,即居住于延安一带。

  战国,延安大部属魏国。《史记·秦本纪》载:“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又称,秦惠文王七年(前300年)。秦帅公孙衍败魏军于雕阴(今富县与甘泉交界处),斩首8万余,俘魏将龙贾;秦惠文王八年,魏纳河西地予秦;十年,魏纳上郡15县(今陕北宜川、延安一带)予秦。延安始属秦。

  秦汉时期

  秦汉时,延安属上郡(郡治肤施,今榆林市南)。秦昭王时期,秦在延安一带置高奴县,县治在今延安城东尹家沟。这是延安筑城之始,其城垣至今犹存。秦统一六国后,大将蒙恬统兵30万北击匈奴,后又监修长城和秦直道。汉武帝时曾大量移民和屯戍,使陕北等地农业经济空前发展,被誉为“新秦中”(意为富庶如关中)。汉虞诩《奏复三郡疏》有“水草丰美,上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描述。

  魏晋南北朝三国,延安为羌胡所据。

  东晋义熙三年(407),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其在延安城东修筑丰林城(今宝塔区李家渠镇周家湾村)。宋代沈括曾考察该城,谓之坚密如石,城不甚厚,但马面极长且密,利于战守,赞叹“赫连之城,深为可法也”。

  西魏,设东夏州,领遍城郡、朔方郡、定阳郡、上郡;设北华州,领中部郡、敷城郡。

  延州和延安之名始见于《隋书》。《地理志》云:“延安郡后魏置东夏州,西魏改为延州,置总管府,开皇中,府废统县十一,户五万三千九百三十九。肤施大业三年置延安郡,有丰林山丰林后置魏,曰广武及遍城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为丰林,大业初又并沃野县入焉魏平后魏置,并立朔方郡,后周废郡,并朔方、和政二县入焉金明有治官,有清水临真有西魏神木郡、真川县,后周废郡,大业初真川入焉延川西魏置,曰文安及置文安郡,开皇初,郡废,改县为延川延安西魏置,又置义乡县,大业中,废义乡入焉因城后魏置,后周废,寻又置义川西魏置汾州、义川郡,后改州为丹州;后周改县为丹阳,开皇初,郡废,改县曰义川,又废乐川郡入;大业初,州废,又拔云岩县入焉汾川旧曰安平,后周改曰汾川,大业初,废门山县入焉咸宁旧曰永宁,西魏改为太平,开皇中改为咸宁。”另记载,大业二年延安南部设富城郡,后改为上郡,统县五(洛交、内部、三川、富城、洛川)。

  唐宋时期

  唐武德元年(618)改延安郡为延州总管府,领肤施、丰林、延川三县,管南平、北武、东夏三州;改上郡为富州,领洛交、洛川、三川、伏陆、内部、富城六县。

  宋代,属永兴军,设延州、富州、丹州、坊州。这一时期,宋与西夏战事频繁,宋代名臣庞籍、范雍、韩琦、范仲淹等在此御敌。宋元祐四年(1089),升延州为延安府。

  金置彰部管府。金夏在保安军(今志丹)置榷场互市。

  元明清时期

  元置延安。

  明改设延安府。明末陕北农民爆发大起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纵横延安南北。

  清仍设延安府,顺治年间领三州(富州、绥、葭州)16县(肤施、安塞、甘泉、安定、保安、宜川、延川、延长、清涧、洛川、中部、宜君、米脂、吴堡、神木、府谷)。雍正年间,三州归省直隶,府领8县(肤施、安塞、甘泉、安定、保安、宜川、延川、延长)。乾隆年间,又增领定边、靖边二县。同治年间,陕甘起义军和西捻军张禹在延安境内反清,左棠率湘军入境剿抚。最后一支捻军武装袁大魁部在永宁山被,捻军运动在中国最后失败。清末,清设延长石油官厂,在延长县钻成中国上第一口油井。

  时期2年(1913),本境属榆林道。17年(1928),撤道,各县由省直辖。24年(1935),9月,延安南北各县分属国民陕西省第三、第二行政督察区。1944年,陕西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驻洛川,初领洛川、甘泉、宜川、富县、中部、宜君6县,后领洛川、黄陵(1944年由中部县改称)3县及黄龙设治局。1948年3月~4月,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第三行政督察区所辖各县。1926年初,李象九、谢子长等创建宜川军队第一、第二特别支部;春夏,陕西省立第四中学(延安)建立延安特别支部。是为延安最早的地方组织。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等在延安境内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陕甘边和陕北两个根据地。1935年11月,称陕甘省和陕北省。1935年10月,中央长征到达吴起镇。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成立,10月,成立延安市,直隶于边区。1942年始置吴旗县,属三边分区。同年11月,设延属分区,1月成立行政督察专员,辖延安市及延安、富县、甘泉、志丹、安塞、子长、延川、延长、固临10县(市)。1948年1月,陕甘宁边区设黄龙分区,辖洛川、黄陵、宜君、宜川、黄龙等10县;次年2月,增辖富县。1949年5月,撤延属分区,设陕北行政区,卫北行政驻延安,辖榆林、三边、绥德、黄龙4个分区及延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甘泉7个直属县。

  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10月,称陕西省人民延安专员。

  1968年8月18日,成立延安专区委员会。次年9月,延安专区改称延安地区。

  1972年,延安城区改称延安市。全区辖1市14县。1975年8月,延安县并入延安市。

  1996年11月5日,设立地级延安市,市人民驻新设立的宝塔区。

  民俗文化

  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韵味淳厚的黄土风情文化。粗犷豪放的延安腰鼓,高亢激越的陕北民歌,古朴精美的民间剪纸,热烈欢快的陕北大秧歌,无不寄托着延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安塞腰鼓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回归庆典、2009年国庆典礼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等地进行表演。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并编成冀教版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中第二十九课和苏教版语文6上语文书中第十四课《安塞腰鼓》。也被选入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7年级下册的第17课。

  洛川蹩鼓

  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洛川县黄章、永乡、旧县等乡村,为延安著名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2006年申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川胸鼓

  以鼓舞为基础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它历史悠久,经由古代战争中人们擂鼓助战,传递信号,击鼓庆捷的形式演变而来,原名花鼓,1991年参加省九运会开幕式。1994年参加国庆45周年献礼演出,宜川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胸鼓之乡”。2007年申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说书

  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陕北说书的唱词通俗流畅,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曲调比较丰富,风格激扬粗犷,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

  陕北民歌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陕北民歌分为劳动、信天游、小调三类。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安塞剪纸

  流行于陕西省安塞县的一种民间艺术。造型美观,剪工精致,而且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包含了美学、历史学、哲学、民俗、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

  陕北秧歌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2006年5月20日,陕北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延川布堆画

  来源于广泛流行于民间的拨花,原为枕头顶、裹肚、鞋面、垫肩、钱包、烟袋包上的装饰物。其创作材料为棉纺织土布,染以青、赤、黄、白、黑诸色,以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民俗生活、花鸟为题材,运用纯民间的复合造型法,进行贴块、拼接、镶花、堆叠、缝合,制作出极具民族特色的图案。

  木兰鼓

  根据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世代传颂的相关资料而创作的。

  延安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

  全心全意的。

  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

  实事求是的思想线。

  延安旅游

  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延安各类文化遗产,名人遗迹旧址十分丰富,是国务院首批公布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而现代被后人成为辉煌十三年的抗战史才真正让延安名扬千里,彪炳史册。“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曾是一代热血青年的神往圣地,许多风华正茂的将才虎士正是在这里接受战火的洗礼,成为新中国指点江山的风流人物。延安更是中国命运之转折地,被称为“圣地”。

  延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相传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庙、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圣地)享誉中外。延安更是中国圣地,和毛等老一辈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是全国爱国主义、传统和延安三大教育。延安是“双拥运动”发祥地,被民政部、军委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延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中国博物馆城”的美誉。延安市为国家退耕还林第一市,获批为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

  延安市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延安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延长油矿是中国石油工业之母。

  历史的潮汐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延安丰厚的人文旅游资源。全市境内有历史遗迹5808处,纪念地445处,珍藏文物近7万件。有历史文物景点848处,有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个,石窟寺14处,有建于唐代的宝塔等12处古建筑,现存旧居140多处。延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全国第一号古墓葬——轩辕黄帝陵(5A)、宝塔山景区(4A)、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子长钟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观方面有延安黄河壶口瀑布(4A)、全国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兰故里万花山、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湾)、延安国家森林公园、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等。延安是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最多、内涵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有枣园旧址(4A)、杨家岭旧址、王家坪旧址、凤凰山旧址、南泥湾、清凉山、延安纪念馆、延安新闻纪念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等等,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占陕西省红色资源总量的72%,是全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遗址群,被授予“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称号。2012年延安全市年接待中外游客人次已突破2000万。2013年,黄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顺利通过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专家验收。

  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轩辕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雄奇壮美的壶口瀑布,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北宋时期开凿的清凉山万佛洞和钟山石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历时千年开凿的钟山石窟,专家们称它完全可以和敦煌相媲美。

  举世闻名的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等一大批旧址,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这一孔孔土窑洞、石窑洞和低矮瓦房,曾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司令部。

  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陕北说书、安塞剪纸、陕北秧歌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21个民间艺术品种被列入省级民间文化项目。

  旅游景观

  黄帝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传黄帝得道,故此陵墓为衣冠冢。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为全国首批确定的5旅游景区。

  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黄帝陵景区由轩辕庙和黄帝陵园两部分组成。轩辕庙在桥山山麓,而黄帝陵则在桥山之巅。

  轩辕庙也称黄帝庙,坐北朝南,最早建于汉代,占地约9.33公顷。庙院长140米,宽84米。轩辕庙的主要建筑有庙门、亭、碑亭、人文初祖殿和祭祀广场及祭祀大殿。庙院内最主要的建筑是人文初祖殿,初建于明朝,后代屡有修缮。人文初祖殿占地282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门额上悬挂着程潜先生于1938年祭陵时所题写的人文初祖四个大字。庙院西邻为保生宫旧址,现有由黄陵县文庙迁建的古建筑两座。目前是黄陵文管所驻地。

  院内有古柏16棵,最珍贵者当属“黄帝手植柏”与“汉武挂甲柏”。黄帝手植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巨大的绿伞。相传它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距今50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当地有民谚:七搂八揸半,圪里圪垯不上算。谓七人合抱犹不围。

  轩辕庙前区气势恢宏,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入口广场的地面。选用5000块大型河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

  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长48米,环冢砌以青砖花墙,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桥山龙驭”,意为黄帝“驭龙”之处。在前为一祭亭,歇山顶,飞檐起翘,气宇轩昂。亭内立有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石。陵园区周围设置红墙围护,东南侧面为棂星门,两侧有仿制的汉代石阙。陵园区内地铺着砖,显得古朴典雅。

  陵前正南,陵园围墙以外是土筑高台,即“汉武仙台”。《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汉武仙台,即汉武帝祭祀黄帝所筑,台高20余米,现已用块石砌筑并建有登台石阶及云板,护栏等。

  唐代正式将祭祀活动列为国祭,并开始扩建黄帝陵庙。黄帝陵的国家公祭时间为每年清明,民祭则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

  乔山山体浑厚,气势雄伟,山下有沮水环绕。山上有千年古柏,四季常青,郁郁葱葱。整个陵区宏大磅礴。

  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东巡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

  宝塔山景区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因山上有塔,通常称作宝塔山。在山上可鸟瞰延安整个城区。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延河之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

  宝塔山是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图案为“延安宝塔山”。中华人民国1955年颁授的勋章,核心图案就是宝塔山和红五星。国家邮电局发行的纪念邮票中也屡屡出现宝塔山。“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文学家贺敬之的名句热情的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目中的神圣地位。

  宝塔山高1135.5米,山上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代建筑。早在盛唐时代,山上就建有宝塔,北宋时期,韩琦、范仲淹等一代名将,在宝塔山屯兵设寨 ,戍边御敌,留下众多文物古迹。明清时期,林立,红极一时。宝塔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米,楼阁式砖塔,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建国后,国务院将延安宝塔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延安旧址之中。宝塔山上,历史文物和现代文物星罗棋布,交相辉映。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优美。

  延安旅游集团公司成立后,又投入大量资金,在山下修仿古式山门、上山踏步道,整修了摘星楼、烽火台、新添置了巨型大钟一座,巨型大鼓一尊。 喻名“平安钟”、“太平鼓”,游人击之金声玉振,山鸣谷应,“一击则身体健康,喜气满庭;二击则风调雨顺,物阜民丰;三击则国泰民安、”。山上还修建了休闲观光设施和风味小吃,游人在游览之余还可。装饰了大量的泛光和霓虹灯具,一到夜间,宝塔、摘星楼、烽火台、上山道满山绿树相映在各色灯影中,恍若仙境,映照得山城延安更加秀美壮丽。宝塔山是延安最重要的游览区之一,中外宾客无不登山凭眺,纵观圣地全貌。众口一词:“不登宝塔等于没到延安来”。

  钟山石窟

  钟山石窟被称为敦煌第二,钟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单位,是中国西北佛教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城西15公里处的钟山南麓,又名万佛岩、寺、大禅寺、石宫寺。石窟周围,历史上古塔林立,延绵,古建成群,占地三百六十垧、僧众五百多。

  钟山石窟始建于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0),比四大石窟的年代还早,号称中国最早的石窟群。石窟历经唐、宋、金、元、明、清等千余年凿建而成,据历史记载共十八窟,现仅发掘五窟。

  石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东接清风明月戏楼,南临秀延河水,西眺安定故城,为中国丝绸之北线必经之道。在钟山石窟发掘的五处石窟(其余的因地理低、被泥沙埋没)中,最完整的是三号窟,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人称为“万佛岩”。万佛岩呈长方形,面积为225m 2,平顶藻井,窟内正中有长11米,宽5.3米,高1.4米的石坛基,坛基上有3组14尊大型主体石雕,主佛像为释迦牟尼三世佛,分别为过去世、现和未。释迦牟尼像高3.54米,就地而雕,与坛基紧密连为一体,坛前有乘狮的文殊和乘白象的普贤。释迦牟尼结跏跌座于束腰形仰莲须弥座上,形象十分庄重。释迦牟尼佛像左右分别侍立大迦叶和小阿难,均脚踏莲座,通高2.5米,形象逼真而生动。坛基东西两端各立一尊侍协,坛基前后两排共八根接地连顶的方形石柱,1米见方,高5米,系造窟时所留支撑顶板岩石。石柱四周和石窟四壁均密无间隙地刻满了数层浮雕,这些浮雕均以佛教故事为主。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又在主窟的外壁上,精雕了及关帝的造像。

  石窟规模宏伟,气势壮观,历代香火不断,有“胜地”之称。石窟内的万余尊石雕造像造型逼真,体态丰满,千姿百态。形象各异,栩栩如生。排列紧凑,协调有致,场面富丽,奇伟生动,工艺精细,活灵活现。泥金彩绘,保留千年,经久不衰。不愧为:“神工鬼斧,巧夺天工”,其采用的由整块石头由外而内雕刻的拓雕工艺也是独一无二的。中外学者认为,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不在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之下。专家结论为:“中国最早的石窟群”、“全世界罕见的石窟”、“第二个敦煌”,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石窟内保留完好的碑、碣题记,不仅为研究考证钟山石窟提供了佐证,同时又是书法佳作。完整的惠善浮图塔,松岩浮图塔、塔林、砖塔、石牌坊、肃寺宫等,均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每年清明节这里都会举办大型庙会。

  千石窟

  位于延安市黄陵县西四十公里处的双龙镇峪村西,石窟开凿于半山石崖间。此窟窟檐为陕西石窟中保留完好的原物,是研究宋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据窟内题刻记载,该窟开凿于宋代绍圣年间,距今已千年,具有很高的考古和研究价值。

  石窟平面呈“凸”形,坐西向东,窟口为方形,宽2.4米,深2.6米,有佛像60余尊。窟口左右有佛龛各一个,以二园柱与洞口隔成三间,成檐廊,上有二层斗拱。这是宋代的仿建筑雕凿,极为壮丽、精巧。中间是入口,走廊两壁浮雕像。石窟内高5.3米,宽9.3米,深12米。正中为佛龛,高3.38米,宽5.9米,深4.73米,内有大佛坐像12尊。中央坐释迦牟尼,两边站立文殊、普贤二和迦叶、阿难两。窟顶正中雕有千手千眼一尊。窟内东西两壁雕有高2.8米的立佛九尊,其中东壁有姿态优美的赤足持碗雕像。后壁有五百罗汉和一百徒从脬雕像,场面宏大,气势恢宏,并间以佛说法图、磐涅图、树下悟道、等佛传故事。东南壁雕有佛像24尊,东北壁有16尊。雕像比例协调,刀法流畅,质感强烈,尤其是头、手、足的造诣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是雕塑艺术珍品。窟北壁前侧为药师佛,高2.55米。药师佛左手持钵,右手施“疗病印”,旁为七级浮屠,塔下为两比丘,作昂首仰望状。药师佛上方为相向驭风而行的像。一右手托钵,一左手托钵,均乘如意云朵。

  秦直道

  陕北俗称“皇上”、“条”,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其道历经2000年风雨,大部分面仍保存完好,多处坚硬的基上只有杂草衍生,竟未长乔木,尤其是甘泉县境内的方家河秦直道遗迹,跨河引桥桥墩依然存在,夯土层十分清晰。如今,部分完整的秦直道已被列入陕西省重点文物单位。

  中国第一口油井

  中国第一口油井位于延长县城西石油希望小学操场,延长油矿的前身“延长石油官厂”,创建于1905年,是中国陆上开发最早的油田,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延安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延长油矿是中国石油工业之母。

  黄河壶口瀑布

  中国黄河上的著名瀑布,其奔腾汹涌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位于黄河中游,大峡谷中段,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滚滚黄河水至此,300余米宽的[骤然被两岸所,上宽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名“壶口瀑布”。两大著名奇景“旱地行船”和“水里冒烟”,更是罕见。

  壶口瀑布号称“黄河奇观”,是黄河上唯一的大瀑布,瀑布宽达5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是中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2年,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

  孟门山

  距壶口瀑布下游五公里处,“十里龙槽”下方,在黄河谷底的河床中,有两块梭形的巨石,巍然屹立在巨流中,形成两个河心岛.这就是古代被称为“九河之蹬”的孟门山。

  相传这两个小岛原为一山,阴塞河道,引起洪水四溢,大禹治水时,把此山一劈为二,导水畅流。此二岛,远眺如舟,近观似山,俯视若门。又传说古时.孟家兄弟的后代被河水冲走,曾在这里获救,故将此二岛称为孟门山。

  大孟门岛长约300米,宽50米,高出水面约10米。其南面石崖上,有清、雍正初年,金明郡守徐洹瀛题刻的“卧镇狂流”4个大字.匾幅长2.5米,宽1米,是对此处山水奇景的真实写照。小孟门岛在大孟门岛上游10多米处.仅五、六十米长,这两个河心岛全由呈水平状产出的块状灰绿色砂岩组成,岩石坚硬,抗风化性能较强。

  国家黄土地质公园

  位于洛川县城南的黒木沟,公园以黄土剖面和黄土地质地貌景观为特色,并保存有脊椎动物化石、极其特殊的典型黄土地质景观遗迹等真实记录第四纪以来古气候、古、古生物等重要地质事件和信息,是研究我国乃至欧亚第四纪地质事件的典型地质体。地质公园周边源面最高海拔1136米,是我国黄土源区黄土地貌发育典型地区。沟谷切深在80-140米之间;谷坡较陡,坡度30-60度,受重力和地表地下水作用,沟谷内黄土滑坡、崩塌发育,沟头溯源强烈。

  公园主体黑木沟谷坡较陡,为“V”型沟谷,两侧滑坡较多,坡面悬沟发育;黑木沟黄土剖面出露清楚,地层连续完整,古土壤层清晰,可比性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此外,沟内黄土微地貌发育,如:黄土滑坡、崩塌、黄土悬沟、黄土落水洞、黄土桥、黄土柱、黄土墙等。这些微地貌构造奇特,天然成趣,观赏性强。

  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

  延川黄河蛇曲是发育在大峡谷中的大型深切嵌入式蛇曲群体,规模宏大,是我国干流河道上蛇曲发育规模最大、最完好、最密集的蛇曲群。黄河流经延川县在这里陡然急转,形成了320度大转弯,被称之为“天下黄河第一湾”。2005年8月由中华人民国国土资源部审核通过,成为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延川县东部,陕晋交界处,北起延水关,南到清水湾,全长约67公里,河流弯绕塑造出了五个巨大的S形转弯,北起黄河峡谷的漩涡湾,向南流经延水湾,苏亚湾,湾至清水湾,总面积 170.5 平方公里。这五道大转弯里,黄河庞大的水系和峡谷的形态得到了完美展现。它的每一处河段都是地史时期沧桑岁月和历史变迁的,既有人文历史的积淀,又有着极为重要的地质科学研究价值。公园以其气势恢宏的河曲曲流地貌景观为特色,以类型多样的河流地质作用遗迹为依托,是一个典型的专题地质公园模式。从而使这个偏僻之地拥有了黄土高原甚至是整个黄河流域极为罕见的壮丽景观。

  公园分四个地质遗迹景观区,包括延水关河谷阶地貌旅游区、苏亚湾高原生态旅游区、湾蛇曲地貌旅游区、清水湾蛇曲地貌旅游区。分布有峡谷地貌、河流蛇曲地貌、河流阶地、瀑布等地质景观。

  景区内的小程村与碾畔村都是民俗文化村。小程村内有古大夏国遗迹,碾畔村的民俗博物馆用三排共28孔窑洞展示陕北的民俗。

  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

  延安市宜川县东部的森林公园,海拔800至1439米,总面积2120公顷,森林覆盖率百分之八十九点一。区划为圣母殿。石华山。王蟒寨三个景区。有景点景物30多处,是游览观光。消夏避暑。休闲度假。朝山祭祀。沐浴戏水的好去处。

  劳山国家森林公园

  延安市甘泉县境内的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52万亩、主沟纵深达30余公里,古树参天,森林覆盖率达85%。国家实施退耕还林10年来,这里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深秋时节,片片红叶将延绵起伏的山峦装点得五彩斑斓,成为黄土高原上独特的自然景观。

  延安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1992年建园,面积为5446.6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5.6%,是国家惟一的城郊生态型森林公园。

  延安国家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导,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黄土风情为一体,是进行传统教育,游览观光,避暑度假等多种旅游活动场所,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性,具有突出特点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最好的季节的春、夏、秋三季,气候清爽宜人,春季复苏,夏季遍地葱绿,秋季是金果满枝,各显风采,每当夏季来临,公园正是山川滴翠,风光绮丽,宜于避暑消夏和旅游观光的大好时机。

  延安的名胜古迹,大都分布在公园内,三山环二水,万花独秀,真可谓:城中有公园,园中有古城。主要景点有:宝塔山、清凉山、万花山、凤凰山等。

  清凉山

  又名太和山,位于延安城北的延河岸上,隔延河水与凤凰山、宝塔山相望。这里山势高耸,风景别致。目前山上保存完好的建筑物有自隋唐至清代的各类石窟,其中万佛洞是最大的石窟,窟内四周墙壁上雕刻有神态各异的大小佛像万余尊,山顶有太和庙,西有尸毗岩、桃花洞、山腰有诗湾、水照延安、月儿井、琵琶桥、定痂泉、洞、琉璃塔等名胜。清凉山东侧是延安时期的中央印刷厂、新华、新华通讯社总社、解放日等文物旧址。

  清凉山的万佛洞开凿于隋代以前,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皆有造像或维修。万佛洞主要有四个石窟,规模宏大,借山势而凿。窟内石柱上和四壁雕有形态各异的石佛万尊,其石刻艺术鬼斧神工,巧夺天工,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历代名人骚客、有识之士的赞赏和爱护。大文学家、家范仲淹曾写《清凉漫兴》四首,赞其为“凿山成石宇,馋佛一万尊。亦稀有,神功岂”。

  清凉山也是圣地延安的象征之一,陈毅《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云:“众星何灿烂,北斗驻延安。大海有波涛,飞上清凉山。”另一首《咏“七大”开幕》云:“百年积弱叹华厦,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清凉山主要景点:

  石窟:清凉山现留的石窟群,包括万佛洞、2号窟、3号窟(洞)和4号窟。石窟中以万佛洞最大,宽17米,深14米,高6.7米。洞中央有台基,原有3尊佛像,洞内四周石壁刻有浮雕1万余尊,故名“万佛洞”。佛像神态各异,形像逼真,全着汉服,刻工细腻,充分体现了华丽纤巧的宋代石刻风格。

  诗湾:位于万佛洞南侧上方。有历代名人学者摩崖题刻50多处,真草篆隶,参差错落,布满全湾。位于诗湾旁有3米多长的一个平石台,中间有一个月牙形水钵,从水钵右角斜视水面,可见凤凰山上的延安城墙,故名“水照延安”。过诗湾便到了悬空高耸、小巧珑的印月亭,它像一只雄健的骛鸟,凌空俯瞰。游人登亭凭栏探身俯视,一钩弓月从井底涌出,故称“月儿井”。

  范公祠:在印月亭南侧。祠左右矗立两个“望延亭”。祠中有范仲淹在延州抗御西夏时的戎装像。两边墙壁上镌刻着范仲淹的名词佳句。祠堂门匾额上有“宋朝人物第一”6个大字,对联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太和山道观:位于清凉山山顶,道观始建于隋代,兴盛于明代,经过了多次。目前这里正在修建太和山文化交流中心。

  《解放日报》社旧址:位于清凉山东侧山麓,《解放日报》社旧址大门的门额上石刻“解放日报”4个大字,是的手迹。新华书店也诞生在这里。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太和山道观有传统庙会,届时清凉山会变得热闹非凡。

  万花山

  位于延安市西南16公里处的杜甫川中,以漫山遍谷的野生牡丹而闻名。这里是中国四大牡丹源生地之一,传说这里还是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这里集中了上万株野生牡丹,每年的春夏时节,姹紫嫣红的牡丹竞相盛放,香气袭人,美景怡人。

  万花山的主要景点有牡丹园、万花湖、崔府君庙、毛观花台、木兰故里、花木兰陵园等。除了登山赏花,游客还可以乘坐游船荡舟牡丹湖。

  万华山风景区位于秦岭北麓沣浴内的黑沟、北石槽沟,海拔2000米,据西安市中心仅46公里。相传明朝万 牡丹花历生母李娘娘曾在此山得到成仙。后万历在山上为其母修建王母宫(黑沟内)圣母殿(山顶)以为纪念,并赐山名为万花山.又因有九个形态各异,风姿秀美的险峰而又名九鼎万华山。

  相传万花山所在地的花源头村又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这里建有规模宏伟的木兰陵园,园内石碑刻写着《木兰诗》全文和廖沫沙与舒同分别题写的“木兰祠”、“木兰诗”,木兰冢前立有舒同题写的“花将军之墓”墓碑,碑前竖一座4米多高的木兰跨马征战的戎装石雕。在万花山顶上有一道长500米,宽100米的山梁,俗称“跑马梁”,据说是当年花木兰练武纵马的地方。山梁上有一颗由5株相生连体奇特的柏树,名“五龙柏”,系延安名木。

  景区内植被丰厚,森林繁茂,原始生态完好;群峰竟秀,层峦叠翠,奇松异石,天然巧成;春天山花烂漫,芳香四溢;夏季云涌峰翠,景象万千;秋时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冬季群山枯黄,唯此山青绿苍翠、生机盎然。沿途佛、林立,历史传说美丽动人。据清《宁陕厅志》载“……沣峪万花山,乃秦岭之华……”可见此山美景无与论比,兼华山之雄险,黄山之奇秀。故只有登临万花山观奇峰秀岭,方能真正领略秦岭无限风光。

  九吾山

  位于延安市西北部志丹县永宁镇境内,海拔1563米,区域面积26.3平方公里,又名云雾山、龙首山、药王山。山脉呈南北,山体陡峭雄伟,山峦起伏,群峰环绕,绵延数十里。其东望二郎山,南依仙姑庵,北瞰龟蛇岭,西南从秦直大道可直抵任窑子秦行宫遗址,山高谷深,松柏叠翠,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因其形酷似马首,故又称之为马头山。

  枣园旧址

  中央处所在地。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的枣园村。枣园又名延园,占地面积54万多平方米。园内树木葱郁、绿草如茵、花团锦簇。

  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纪念地,其内生长着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景色秀丽,清幽,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央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期间,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七大 ,领导全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团结,和平建国,同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景区现了中央处小礼堂、、、、、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景点。幸福渠位于枣园院子右侧靠近山坡处,从院子中间穿流而过。渠长6公里,建成于1940年4月,可灌溉土地80多公顷。这条渠把枣园川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庄稼连年丰收,于是群众给它取名为“幸福渠”。旧居位于枣园东北的半山坡上,与和的旧居左右为邻,窑洞面向西南,共分5孔,由右边起分别为会客室、办公室、寝室,其余两孔是工作人员住室。旧居位于任弼时旧居后的山坡上,为两孔石窑洞,左边是办公室,右边是寝室,1944年10月至1947年3月,就住在这里。处小礼堂坐落在延园中央,为砖木结构。这里是当年中央处的会议室,也是俱乐部,关于重庆谈判的决策就是在这里确定的。

  陕甘宁边区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单位。位于延安市南关市办公楼北侧。1939年2月至1949年6月,除转战陕北一年外,陕甘宁边区一直驻守这里。起先边区在山上土窑洞里办公,后来迁至现址。正面有5孔窑洞,中间窑洞是边区会议室,办公厅3个大字。左右两边各有13孔石窑洞,临街一侧有20间小青瓦房。山坡上有林伯渠的旧居。

  延安纪念馆

  国家一级博物馆。建于1950年1月,原馆址在南关交际处,是中华人民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纪念馆之一。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央机关旧址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郭沫若1971年来延参观时题写馆名。主要宣传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近13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的历史,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一号工程”。

  延安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纪念馆内展出了大量珍贵文物、文献和照片,按历史顺序分列11个单元,400多米长的展览大厅,以1000多幅历史照片和800多件文物,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业绩。

  纪念馆建于1950年1月,原馆址在南关交际处,是中华人民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纪念馆之一。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央机关旧址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

  纪念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近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陈列空间装置有电子屏幕,播放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片和一些重要团体、人物在延安参观活动的。展厅内部高大宽敞,采光性能良好。整个纪念馆外观朴素大方,结构紧凑,高大宏伟,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

  纪念馆前是一大型广场,广场平坦开阔、绿地成片,繁花似锦。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的是铜像,铜像由著名雕塑师程允贤设计,高5米、重约3吨,连基座通高8.15米,基座上镌刻着总手书的“在延安”。

  杨家岭旧址

  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等中央领导和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

  杨家岭是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1946年8月,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1939年7月,由杨家岭驻地出发,前往中央党校作报告,途中乘骑受惊,他摔倒在石岩上,右臂骨折,因当时医治条件较差,导致终生残疾,右臂只能弯曲六十度。1939年9月初的一个傍晚,及夫人、、张闻天等在窑洞前为和卓琳、孔原和许明举行婚礼聚餐。

  杨家岭旧址依杨家岭分为南北两部分。南边是七大会址中央大礼堂,北边是、、、的故居。中央大礼堂,直到前都是延安最豪华的建筑。大礼堂是由改建而成,整体式灰黄的砖墙,配上蓝色的窗格,显得质朴又庄严。

  凤凰山麓旧址

  中央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凤凰山脚下,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是中央到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在此居住期间,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反对主义》、《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 》、《陕甘宁边区 、第八军后方留守处》、《统一战线中的自主问题》、《战争与战略问题》等著作。

  凤凰山是延安“四大名山”之一,因“叶生吹箫引凤”的传说而得名。

  秦代开始大兴土木在凤凰山筑城为池,随着边陲战火的久久不息,历代皆有,尤其大唐名将尉迟恭镇守延期间,亲自督修扩城。其后,北宋名将韩琦、范仲淹、庞籍、杨家将、沈括等驻守时不惜人力加固完善,使该城池形成气势恢宏的规模,连带周围军事咽喉要地共五座遥相呼应的城池,被历代誉为“五花莲城”。

  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在凤凰山居住期间,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反对主义》等著作。还了史沫特莱、贝特兰和白求恩等人。

  1938年11月20日,日本侵略军飞机首次轰炸延安,延安旧城受到严重。中央及等领导同志随即迁往延安城西北的杨家岭。

  唐代诗圣杜甫为避安史之乱,途经延安时,挥毫写下了《塞芦子》名句:“宝塔钟声三川闻,肤施(今延安)鸡鸣五城应”。

  凤凰山最高处海拔1132米,是延安城的主要依托,历代城防工事都修筑在山的东坡及山畔上,为守城屯兵扎寨之地。沿山势而筑的古城墙据考证始建于公元前215年,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延安城防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目前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城池。

  王家坪旧址

  王家坪旧址位于宝塔区西北约4公里处,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这里是(简称)和八军总司令部(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也是、、彭德怀、、王稼祥等领导同志和及八军总部所属机关负责同志住过的地方。

  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胜利结束,军委和总部在此举行了庆祝抗战胜利大会。1945年9月,在军委会议室会见了苏军贝鲁诺索夫中校,并进行了会谈,之后中央决定成立东北局,建立东北根据地。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国,在旧居门前的石桌向父亲汇报了学习情况。当年6月26日,中央航空第八大队三十五中队机长刘善本上尉,不愿为蒋介石打内战,驾驶B24式五三0号飞机起义,从重庆飞抵延安,延安总部在这里举行欢迎晚会,并称赞刘善本驾机起义的义举。1947年3月,彭德怀主动请缨,要求暂时指挥在陕北的两万军队,,彭德怀带领西北野战军抓住战机,以少胜多,一连打胜了著名的青化砭战役、蟠龙战役、羊马河战役、沙家店战役等,经过七战七捷,共歼敌三万余粉碎了蒋介石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有力地配合了全国各战场的军事行动。

  1947年3月初,蒋介石调集了34个旅23万军队,向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并出动了大批飞机轰炸延安。从此,离开了生活和战斗了十个春秋的延安。

  王家坪供参观的有军委礼堂、作战研究室和、、彭德怀、王稼祥、的旧居等。军委礼堂位于王家坪旧址入口处,是七间高大宽敞、四角翘起的大瓦房,可容纳近千人。会客室在军委礼堂东侧,有两间平房。旧居位于军委礼堂西侧军委参谋部后院,有3个朝南的石窑洞,右起第一孔是办公室,第二孔是会客室,第三孔是寝室。右侧三孔窑洞曾住过黄华等工作人员。彭德怀旧居位于参谋部前院,有3孔石窑洞。1947年二三月间,彭德怀住在这里,指挥延安的战斗。彭德怀旧居东侧有一间平房,是军委资料室,另外几间是军委会议室。军委经常在此召开会议。旧居位于参谋部院后的山腰上,有一栋三间飞檐式平房。王稼祥旧居在军委礼堂后边的山腰上,是两孔面向西南的石窑洞。

  瓦窑堡

  是陕北名堡,享有“天下堡,瓦窑堡”之誉。以瓦窑堡会议而全国知名,有“瓦窑堡旧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瓦窑堡镇,1935年11月7日-1936年6月21日为中央驻地。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央局在此召开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线和策略,史称“瓦窑堡会议”。旧址包括中央局瓦窑堡会议会址,西北军委()旧址,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旧址,、、张闻天、旧居等纪念地,是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1935年12月下旬,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国际关系和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瓦窑堡城内河下河滩田家院窑洞中主持召开了中央局会议,即“瓦窑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局讨论了关于民族统一战线、抗日联军和国防等重大问题,并于12月25日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了中国在新形势下的策略和任务,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线。瓦窑堡会议是中国在继遵义会议之后召开的又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是党在土地战争时期线转变的一个关键会议。

  瓦窑堡会议会址是一排面向东南的砖窑洞,共有五孔,左起第一孔是工作人员住室,第二孔是在会议期间的住室,第三孔是瓦窑堡会议的会议室,第四、第五孔也是会议室。除此之外,瓦窑堡旧址还有旧居、旧居、驻地旧址等。

  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

  位于延安城东北5公里桥儿沟,现保存有天主一座和石窑洞数十孔,是当时延安惟一的地道的西式建筑。属1961年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鲁艺”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艺术学校。1940年,题写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

  鲁迅艺术文学院校舍是利用原西班牙一神甫在桥儿沟修建的一座和周围的一些窑洞建起来的。

  1938年2月,、、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杨公布《创立缘起》,指出“艺术、戏剧、音乐、美术、文学是宣传与组织群众最有力的武器;艺术工作者——这是对于目前抗战不可缺少的力量。因此培养抗战的艺术工作干部在目前是不容稍缓的工作。”为纪念已故文豪,定名为鲁迅艺术学院,4月10日在中央大礼堂举行成立典礼。

  1940年改称“鲁迅艺术学院”,1943年4月并入延安大学,为延大文艺学院。

  自1938年3月至1945年11月迁往东北,“鲁艺”共开办了文学系四届,戏剧、音乐、美术系各五届,培养学生685人,其中文学系197人,戏剧系179人,音乐系192人,美术系147人。后来名满天下的郑律成、刘炽、莫耶、王昆、成荫、罗工柳、钟惦 、、贺敬之、时乐 、于蓝、秦兆阳、黄钢、康濯等作家、艺术家均是“鲁艺”。一时间,西北黄土高原的这个小山坳里,群贤云集,文星荟萃,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划下一道灿烂的。“鲁艺”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对中国现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新文艺圣殿”受到广大游客的注目。

  南泥湾旧址

  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南泥湾是中垦事业的发祥地,是南泥湾的诞生地。

  1941年春,由于当时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外面的物资无法运进,所以,中央命令八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岭种上了庄稼。短短的三年,由旅长率领的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现在,南泥湾供游人参观的有当年开垦的梯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同志视察南泥湾时的旧居、九龙泉和烈士。其中“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通过实物、图片详细介绍了当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经过。

  1941年3月,八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南泥湾是延安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源地。

  南泥湾是延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南泥湾流域面积365平方公里,系丘陵沟壑区,土壤为黄绵土,水稻土。林草覆盖率83%汾川河起源于南泥湾,水源丰富,常流量0.7m3∕s。年平均气温8.1摄氏度,年降雨量530~600mm,无霜期120~140天,是发展农、林、牧渔的理想地区。

  中央西北局旧址

  位于延安城南花石崖砭。1941年5月13日,中央决定将1939年初成立的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和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合并,组成中央西北局,以加强党对西北地区(包括陕甘宁边区)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先后由高岗、彭德怀、担任。1942年9月,西北局由延安城北张崖村迁到现址。1948年5月中旬,西北局机关迁回延安,驻王家坪。1949年6月14日,西北局迁入西安。中央西北局为贯彻执行的线、方针、政策,将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旧址现存石窑洞及土窑洞20余孔,砖木结构瓦房4座。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决定将该旧址归入于1961年3月4日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延安遗址之中。

  延安新闻纪念馆

  延安新闻纪念馆位于延安城区清凉山南麓,是由、、、人民日、新闻出版署等部门(单位)共同筹资修建而成,是全国唯一的新闻事业专题纪念馆。

  保安旧址

  位于今陕西省志丹县城北炮楼山麓,1936年7月3日至1937年1月10日为中央所在地。中央、来到志丹后,当地居动腾出,供其居住和办公。张闻天、、博古、、王稼祥、李维汉、林育英等老一辈家也一同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吴起镇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城内。1935年10月19日,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吴起镇,在吴起县胜利山彻底击退了追兵,标志着红军长征的结束。

  吴起镇旧址包括吴起纪念馆、旧居、张闻天旧居和烈士陵园等。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旗(当时称吴起)镇,进入西北苏区,从而胜利地结束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吴旗镇旧址包括旧居、张闻天旧居等,分为南北两院,南院为旧居。两院之间,有石砌过洞相连。为纪念吴旗镇“切尾巴”战斗的胜利,平台山改称胜利山。山之东麓建有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塔。建国后,人民对旧址进行了大规模维修。

  洛川民俗博物馆

  位于陕北洛川县城,是一组按照清代民居风格复原的四合院式建筑。宅院中既有陕北常见的窑洞,也有关中农村的瓦房。洛川民俗馆以一个大家族的物质生活和生活为主线,主要内容有经济活动、岁时节日、家庭庆典、日常生活、家族祭祀等民间习俗,模拟复原了婚堂、寿堂、祠堂、皮影戏台、元霄灯会等民俗活动场景。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亲身参与这些民俗活动,身临其境地体验陕北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

  洛川民俗博物馆是陕西省第一座民俗馆。1994年9月16日正式开馆。

  该馆收藏各类民俗文物三千余件,主要内容有黄土高原风情展、古代社会生活展、珍贵石刻造像展三大部分。其中黄土高原风情展包括经济活动民俗、岁时节日习俗、家族祭祀习俗和民间游艺习俗等。古代社会生活展是一组以民俗学的角度编排组合的历史文物展览,陈列手法独特,使人一目了然,力图再现黄土高原古代社会生活的历史风貌。珍贵石刻造像展集中展现了北魏到隋代佛教造像。展品等级高,故事完整,是研究中国佛教难得的实物资料。

  博物馆坐落在洛川县凤栖镇210国道旁。占地4亩,陈列面积近600平方米,著名学者、民俗学家钟敬之题写了馆名。博物馆建筑采用清代洛川传统的四合院形式。整个建筑古色古香,典雅别致。

  安塞文化文物馆

  位于安塞县城内真武街,集中了安塞县文化馆、安塞县文管所、安塞县博物馆的资源,全面展现了安塞县历史和文物概貌。

  安塞县文化文物馆成立于1949年。2004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二级馆。

  1993年,安塞县就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剪纸之乡”。这里还有盛名全国的“安塞腰鼓”。

  馆内常设展览为“黄土风情历史文化陈列展”,两层展厅划分为6个展室,各自主题为:历史文物展、艺术探源展、现代民间绘画展、剪纸艺术展、安塞腰鼓文化展、馆藏书画陈列展。馆内最具特色的展览当属民间剪纸、民间绘画、民间泥塑等“安塞民间美术”。

  刘志丹烈士陵园

  位于(陕北)延安志丹县城北的炮楼山和瓦窑山之间的山坡上。依山傍水,优美。1940年,陕甘宁边区和当地,为了永远纪念这位陕北红军和陕北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在他家乡修筑了这座陵园。1947年,陵园遭到蒋(介石)胡(南)派军队的。陕北解放后,中央人民在1952年5月拨款。以后,当地又进行过多次修建,使陵园显得更加庄严壮观。现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单位。

  “四. 八”烈士陵园

  1946年4月8日,参加重庆国谈的代表王若飞、秦邦宪等乘坐美式运输机由重庆飞返延安。因云雾蔽日,飞机迷失方向,误撞山西兴县黑茶山,包括4名美军机组人员在内的17人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烈士。“四.八”烈士陵园是全国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单位。

  亚洲第一高墩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即――黄陵至延安高速公上的洛河特大桥, 洛河特大桥全长1056米, 主墩高达143.5米, 桥面高152米,最大跨度160米。 被誉为“亚洲第一高墩大桥。

  延河大桥

  位于延安城东,横跨延河,连接延安城与东关街。该大桥由周楫主持设计,1959年5月建成通车。为一座空腹式石拱桥,3孔,每孔跨径30米,大桥全长115米,高13米,桥面净宽7米,两侧附设人行道。每孔拱上有6个跨径各为2.5米的圆拱形小桥孔,一方面便于排泄洪水,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桥体本身的重量和压力。桥下部为重力式墩台,上承石拱。

  延河大桥仿照“赵州桥”而建,设计合理,施工精细,雄伟壮观。工程质量亦十分坚固。迄今仍为延安城内重要交通要道。延河大桥建成后,与延安宝塔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成为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与象征。

  延安民俗文化村

  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木兰故里—— 陕西延安市万花乡村源屯村,毗邻万花山庄,距延安城十五公里。该村群山环拱,溪水,野生牡丹簇拥,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荟萃延安各区、县民艺术、陕北窑洞、民俗风情、民间服饰、饮食娱乐等于一村,是新建的大型文化游览区。延安民俗文化村,从不同角度,不同年代反映了延安民俗文化、生活习俗,游客在文化村除了可领略不同时期的延安窑洞、民居建筑外,还能欣赏和参与各种民间艺术表演、民间工艺品生产和民间风味食品制作的表演,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柏山寺塔

  位于富县城西北50公里处的直罗镇柏山之上,属宋代建筑,塔为十一级八边八角形楼阁式砖塔,通离43.2米。每边长3.7米,直径9.1米,每层檐下部有砖雕繁密的斗拱。各层外壁从下至上逐层,并在各层外壁敲窗龛,塔龛内均置雕工精细,造型优美的罗汉、天王圆雕造像。塔壁嵌有施主题刻二十其方,整个塔体造型别致,外视秀丽挺拔,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

  陕北特产

  延安苹果

  延安土层深厚,海拔800~1100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果实积累糖分,是苹果的最佳适生带。所产苹果个大、色艳、细脆、香甜,耐贮运、无污染,品种近70个,其中大部分为富士、新红星、元帅等优良品种。全市种植面积140万亩,年产量约10亿公斤。尤以洛川县的苹果为佳,被国家外贸部、农业部、商业部、全国供销社列为苹果外销县,号称“中国苹果之乡”。

  延安红枣

  盛名己久,尤其延川县的狗头枣,更负盛名。延川县东傍黄河,属温带半干旱区,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受黄河特殊的地理因素影响,是大枣的理想适生区,已有300多年的栽植历史。该县所产团枣、条枣、狗头枣果实个大、肉厚味甜,为优良优质干鲜品种。所产脆枣,又名吊牙枣,果实大、皮薄色红,肉白细脆,味甜如蜜,是特佳生食品种,尤为女士和儿童喜食。1982年,朝鲜劳动党金日成访问西安,品尝该枣后赞不绝口,随即向朝鲜引进该县优质枣树苗300株。截止2012年该县共有枣园面积8000公顷,总产二千余吨,称为“红枣之乡”。

  延安酥梨

  曾荣获中国杨陵农业博览会“后稷金像”。

  延安酥梨色泽金亮,果面清雅洁净,皮薄、质细、多汁、味甜,食之清香爽口,营养丰富,并具有保健功效。“生者能清六腑之热,熟者能滋五脏之阴”,可以润肺清心,消痰止咳,清热解毒,是人们喜食水果之一。从宜川县城至壶口瀑布景区沿线,梨园成片成林,春天梨花飘香,秋天果实累累,游客可入园边吃边购,,乐之陶陶,又成一景。

  延安小米

  亦称粟,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延安人民长期的生产实践,这里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因而盛产谷子,成熟后稍加工,即成黄灿灿、香喷喷的小米。延安小米曾对中国作出过特殊的贡献,1935年、长征到达陕北,小米了千千万万的战士,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军队的飞机和大炮,从此,延安小米传遍全中国。延安小米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明亮、粘糯芳香,其蛋白质含量达13%,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特别是富含人体既不能合成又不可缺少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小米可蒸、可煮,熬成粥,黄香柔滑、粘糊性强、回味悠长,喝之满口泛香,可滋阴补虚,民间有“养人”之说,是老幼、孕妇最喜益的食品。经过科学改良的“延安香米”更是米中佳品,袋装延安香米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商品,供不应求。

  延安荞麦

  是延安传统出口产品之一,主要产区为延安北部各县,以吴旗县最为有名。亦有“陕北三宝,荞麦、羊肉、地椒草”之说。荞麦是吴旗县传统的粮食作物之一,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就有种植。它是吴旗人民祖祖辈辈非常喜爱的一种秋季作物。吴旗荞麦目前在国内、国际已渐有盛名,并已成为出口大之一。

  目前延安全市种植面积约百万公顷,年产荞麦数十万吨。延安荞麦生长期长,光热能条件充足,加之颗大皮薄、面白粉多、筋大质优,做面食洁白细长,光滑爽口。其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均高于大米、小麦,食之不仅味美,且有防止血管硬化,控制糖尿病和消积化滞及抗癌等功效。因此身价日高,营养学家称之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绿色食品,被誉为现代社会的“贵族食品”、“益寿食品”。

  延安香烟

  延安卷烟厂始建于 1970 年,先后经过三次搬迁,两次技术,现已经是一个具有现代化设备,年产卷烟30万大箱,实现税利7亿多元的国有中型企业,成为延安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先后开发研制成功了 “延安”(精品)、“延安”(醇和)、“延安”(新红)、“延安”(醇香)、 “延安”(世纪经典)香烟,提升了产品技术含量,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安塞剪纸

  安塞剪纸是流行于陕西省安塞县的一种民间艺术。大凡喜庆的日子,安塞妇女都要铰剪纸、贴窗花。腊月天,妇女们围在一起,早早就为春节剪纸,临近年关,家家户户新糊的洁白窗户纸上贴满了红红绿绿的剪纸。这样,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剪纸艺术展览会。安塞剪纸不仅造型美观,剪工精致,而且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包含了美学、历史学、哲学、民俗、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

  洛川毛麻绣

  洛川毛麻绣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思新颖,技艺精湛,多出自村姑农妇之手。构图上尽量将画面充满、平面展开、互不遮挡。造型上大刀阔斧,削繁就简,大胆夸张,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色彩艳丽。作品集精细华丽与粗犷拙朴于一体,富有装饰性和实用性,是中国民族壁饰的一支新秀。

  安塞农民画

  安塞农民画,故名思义,是农民自己画的画。安塞有民间画家千余人,他们都以农家妇女为主。在劳动之余,用画笔描绘新生活反映新生活,取得了巨大成就。安塞农民画构图奇美,想象力丰富,手法大胆,色彩效果十分明显, 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被誉为“东方的毕加索”。

  特色美食

  延安虽地处陕北,但在餐饮方面和西安并无太大的差异,在这里,街头巷尾叫卖声最响亮的依然是“羊肉泡馍”等西安小吃,当地用糜子面做成的油糕、黄馍味道很好,延安著名小吃有,洋芋擦擦,香菇面,擀面皮,大米皮,子长煎饼等,延安当地倒是有一些值得一尝的土特产,如个大味甜的延安红枣等。此外,延安市内也不乏肯德基、德克士、必胜客、味千拉面等著名餐饮品牌。

  油糕

  油糕又叫年糕、枣糕,是陕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风味小吃之一,由黍科糜子、大枣精制而成,经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细腻、香甜可口。各宾馆饭店均作为地方特色风味有售。当年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延安人民就是用油糕来款待红军将士的。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对此就有生动的描述。油糕一般常见于逢年过节或款待亲朋好友时,特别是婚庆筵席中。盛在碟中,每碟十片。食用时佐以白糖和粉汤,味道盛佳。油糕色泽金黄、细腻柔软,经久而不变色不变质,属天然绿色食品。

  油馍馍

  圆形,环状,炸熟后,金黄似铜钱,在延安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征。黄米磨面、细箩,用软米熬成滚米汤烫面,置热炕发酵。面发后,摊制成一个个中间有孔的小圆饼,入油锅炸至红褐色即可。油馍馍一般常见于逢年过节或款待亲朋好友时,特别是婚庆筵席中。食用时佐以粉汤,味道盛佳。油馍馍色泽金黄、细腻柔软,经久而不变色不变质。

  凉粉

  由纯天然绿豆、扁豆、洋芋或荞麦加工而成,清爽可口,酸辣香味具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之效。凉粉亦是陕北风味小吃之一,尤以子长县的绿豆凉粉和油凉粉为著称。

  凉粉用绿豆粉面制作而成的叫“绿豆凉粉”,用扁豆粉面制作而成的叫“扁豆凉粉”,由洋芋淀粉制作而成的叫“洋芋凉粉”,由荞麦糁子制作而成的叫“荞面凉粉”。凉粉中以绿豆凉粉为上乘,其色泽嫩绿鲜亮,一年四季皆可食用,盛夏时节最佳。有冷热两种吃法,老少皆宜。

  子长煎饼

  由精制荞麦糁加工而成,可与豆腐干、热豆腐、各种炒菜相配,食用方法多样,凉爽味鲜,口感舒适,有减脂抗癌之功效,是一年四季均可食用的最佳食品。煎饼在食用时最好是即做即食口感最佳。子长煎饼在陕北地区久负盛名。

  荞面饸饹

  由精制荞麦制作成粉条状,与陕北羊腥汤相配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在陕北,民间有“荞面饸饹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之说。此外,荞麦有减脂降压的功效。延安的吴旗县和志丹县盛产荞麦,两地的荞面饸饹味道最佳,一年四季皆可食用

  羊杂碎

  由羊的头、蹄、血、肝、心、肠、肚、肺等烩制而成,有很好的滋补效果。羊杂碎可炒、可烩,一年四季皆可食用。

  果馅

  把面粉加油和匀,擀成长片,卷起压窝,包入调好的馅,放入烤炉反复翻烤至熟。特点是酥香甘甜。根据馅的内容,可分作枣果馅、糖果馅、豆沙果馅。

  洋芋擦擦

  取洋芋若干,用擦子擦成寸长的薄片儿,拌入花椒、葱丝、姜粉、盐未等,同面粉搅匀,上锅蒸熟。食用时,盛入大碗,调入蒜泥、辣面、酱、醋和葱炝清油,或入锅爆炒,酥绵可口,久吃不厌。洋芋擦擦属天然绿色食品,一年四季均可食用。

  钱钱饭

  粗粮精制的钱钱饭。黑豆经过浸泡,膨圆胀大,放在碾上压成片,形如铜钱,所以百姓称“钱钱饭”。豆钱二成、米八成,对掺起来,逐次下锅,待豆钱半熟时,再放小米。可驱寒保暖,通体舒泰。据说貂婵就是常食钱钱饭才变得美艳动人的。

  糜子黄酒

  陕北的志丹人民在整理、挖掘、继承民间酿酒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最新技术和现代理化分析手段研制开发的一种风味独特的新型保健酒。该酒以软糜子和麦曲为原料,又浓郁的糜子香气,酒精度一般在8-14度之间,比啤酒酒精度普遍高3-4倍,黄里透红,清澈透亮、入口微甜、后味醇厚,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兼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甘泉豆腐和豆腐干

  美水豆腐和豆腐干的主要原料是双青豆,双青豆含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ABCD,营养价值很高。甘泉豆腐和豆腐干之所以品质优良,与本地的泉水有很大关系。甘泉素称“美水之乡”,传说隋炀帝当年到甘泉饮之志清神爽,遂赐名“美水泉”,取入禁内,为专用“贡水”。用美水做出的豆腐和豆腐干,既好吃,又耐放。采用双青豆制作的甘泉豆腐干,色墨绿如翡翠,似宝石,油质丰富。

  抿节

  光彩夺目,香气四溢,不由得叫人不垂涎三尺。

  抿节在陕北方言中读“抿节儿”,所以也写作“抿尖”。所用杂面系由豌豆和麦子磨合而成,调水和成软面团,放在密布筛孔的抿节床上,用手掌抿压而下,只有寸长。抿节营养丰富,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吸收。

  主要节庆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延安都会举办“延安过大年”秧歌节,已连续举办长达十五年之久,在陕北地区颇具影响力。秧歌汇演集陕北民间社火、乡土秧歌、鼓类艺术、说唱艺术、民间器乐表演于一体,是延安最重要的旅游节庆活动。其主要形式有:陕北大秧歌、安塞腰鼓、宜川胸鼓、洛川蹩鼓、黄龙猎鼓、志丹扇鼓、延川大秧歌、子长唢呐、甘泉舞等。自2005年起,“延安正月十五秧歌汇演”已成为“延安过大年”每年一度的定期活动,是集中展示延安民间文化艺术的旅游节庆活动。

  延安的娱乐场所集中在百米大道、二道街和市场沟等。延安说书(亦称陕北说书)、民歌小调、陕北秧歌、道情、蒲剧团、豫剧团、安塞腰鼓都很有名。延安每年春节期间会举办“延安过大年”活动,正月十五在市区百米大道有大型秧歌汇演。2012年延安举办为期六个月的首届“中国首届红色文化旅游季”活动。每年清明节期间黄帝陵会举办的公祭活动。

  旅游小贴士

  延安夏季早晚温差较大,最好带好春秋装;冬季气候严寒,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延安春季会有沙尘,最好带上眼镜、帽子等,以备不时之需。

  12月份至次年3月壶口瀑布会因天气原因全面封冻,景区通常届时关闭(需留意景区通告)。延安主城区呈“Y”字型分布,车流量多,道多采取单行,自驾游进入市区应提前了解道情况。

延伸内容: